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本源法师:菩萨行者与小乘行者之间的区别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本源法师时间:2019-06-26 05:24:56
菩萨行者与小乘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受的是菩萨戒,但持的却是小乘戒。《维摩诘经》中,佛陀为接引二乘声闻回小向大,将二乘呵斥为“发不起无上道心的焦芽败种”。其实,菩萨行者与小乘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小乘行者以自我解脱为第一,菩萨行者以利益众生为第一。  

本源法师:菩萨行者与小乘行者之间的区别

菩萨行者与小乘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受的是菩萨戒,但持的却是小乘戒。《维摩诘经》中,佛陀为接引二乘声闻回小向大,将二乘呵斥为“发不起无上道心的焦芽败种”。其实,菩萨行者与小乘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小乘行者以自我解脱为第一,菩萨行者以利益众生为第一。

  由于小乘行者只注重自我解脱,故持戒时,不应随顺众生,而以严持戒律为第一,就算以生命作为代价,也不能犯所持戒律。

  相比之下,当菩萨行者遇到所持戒律与众生心愿相违背时,当以恒顺众生为第一,觉悟诸法空相而行四摄六度来权巧方便利益众生。何以故?在四弘誓愿中,以“众生无边誓愿度”为第一,其他三大誓愿,不论是断除无尽烦恼、修学无量法门、还是成就无上菩提,皆以此愿为核心来广利众生。同样,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也以第九大愿王“恒顺众生”为第一。可见,众生欢喜,则佛欢喜,利益众生就是大乘行者对诸佛菩萨最好的供养。

  两者区别之二在于:大乘佛教讲究入世修行,普渡众生,提倡生活、工作即是道场的人间佛教精神。小乘佛教是出世修行,住寂静处,与现实社会脱离,提倡山林佛教的思想。

  两者区别之三在于:二者的认知差别导致果报的截然不同,大乘菩萨行者所成就的是无上菩提,即究竟涅槃之果位,而小乘行者成就的是偏真涅槃。

  作为大乘菩萨行者,要以恒顺众生为第一,树立“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悲愿力,悲智双运,广利有情,解脱生死,觉悟成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成语名称以血洗血成语拼音yǐ xuè xǐ xuè成...

以言徇物 以言徇物

以言徇物...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成语名称以规为瑱成语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成...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