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第七十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26 05:12:07
第七十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智犍度八道品第一之四已各各别说助道法所以。今当求其次第。何故先说四念处。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复次四念处如眼见。余助道法如盲。不令堕不如法处。如众多盲人。有目将导。不令堕非道中。彼亦如是。复以念处能了了分别总相别相法。坏物体愚

第七十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智犍度八道品第一之四

已各各别说助道法所以。今当求其次第。何故先说四念处。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复次四念处如眼见。余助道法如盲。不令堕不如法处。如众多盲人。有目将导。不令堕非道中。彼亦如是。复以念处能了了分别总相别相法。坏物体愚。坏缘中愚。取法实相。不令增减。复次念处从初觉地。乃至尽智无生智。势用常胜正断。从暖法以上。势用常胜如意足。从顶法以上。势用常胜五根。从忍法以上。势用常胜五力。从世第一法以上。势用常胜。道支于见道中胜。觉支于修道中胜。问曰。何故见道中道支胜修道中觉支胜耶。答曰。去义是道义。见道中去极速疾故。觉是觉支义。修道中有九种觉数数觉故。问曰。若见道中是道支修道中是觉支者。世尊何故先说觉支。后说道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复次欲渐次增一支故。先说四法次说五七八法。复次欲渐出要法渐次增益故。

已总说助道法次第。今当一一别说觉支道支次第。何故先说念觉支。后乃至舍觉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尊者瞿沙说曰。已见谛人。以忆念先所得法力。能满足修觉支。是故佛先说念觉支。如经说。行人正观此法念现在前。不生愚惑。能满足修念觉支。以念力故。于法能分别选择筹量。能满足修择法觉支。以于法能选择分别筹量故。便行精进。能满足修精进觉支。已行精进故。便生不杂味喜。能满足修喜觉支。以喜故身心猗乐。能满足修猗觉支。以定猗乐故心定。能满足修定觉支。以心定故。离贪忧住舍故。能满足修舍觉支。问曰。何故世尊道支中。先说正见。后乃至正定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尊者瞿沙说曰。已见谛者以正见故。能修道支如说。以正见故。能修道支。如说。以正见故。能生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已说觉支道支次第。今当说地。何等地有几助道法。答曰。未至禅有三十六除喜。初禅有三十七。中间禅有三十五除喜正觉。第二禅有三十六除正觉。第三第四禅有三十五除喜正觉。无色中有三十二。除喜正觉正语正业正命。

已说地。今当说现在前时。何地几助道法一时现在前耶。答曰。依未至禅。有三十六一时现在前。则有三十三。除三念处。所以者何。以所缘各异故。尚不能起二何况多。初禅有三十七。则有三十四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处。禅中间有三十五。则有三十二。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处。如中间禅第三第四禅亦如是。第二禅有三十六。则有三十三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处。无色中三十二。则有二十九现在前。亦除三念处。

已说现在前。今当说同异相。若是觉支。亦是道支耶。答曰。或是觉支非道支。乃至广作四句。是觉支非道支者。喜猗舍觉支是也。是道支非觉支者。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是也。是觉支亦是道支者。除信诸余助道法是也。非觉支道支者信是也。问曰。何故喜立觉支耶。答曰。觉义是觉支义。喜随顺觉支。问曰。云何喜随顺觉支耶。答曰。若如实数数觉境界则生喜。若数数生喜。则如实觉境界。如人掘地得宝。得宝故更掘。更掘故复得。彼亦如是。问曰。何故喜不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喜不随顺去。问曰。何故喜不随顺去耶。答曰。若数数喜。则住不去。如人在道行。若数数止息。便欲住不去。彼亦如是。问曰。何故猗舍立觉支耶。答曰。觉义是觉支义。猗舍随顺觉支。问曰。云何猗舍随顺觉支耶。答曰。若于一切事得猗舍。则能如实觉境界。问曰。何故猗舍不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猗舍不随顺去。问曰。何故猗舍不随顺去耶。答曰。猗舍与去相违。如行住眠寤一向相违。彼亦如是。问曰。何故正觉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以正觉能发动正见出离生死故。如人以杖捶牛能有所至。彼亦如是。问曰。正觉何故不立觉支耶。答曰。正觉性发动觉支性寂静故。问曰。何故正语正业正命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正语业命。于道车为毂故。问曰。何故正语业命不立觉支耶。答曰。正语业命。是道支非道。复次正语业命是不相应无依无行无缘。觉支与此相违。问曰。信何故非觉支道支耶。答曰。始入法时。信势用胜故。已入法修觉支道支。复次出要法。有满足不满足。满足出要法者。有根力觉道相者是也。与此相违名不满足。若不满足出要法。有觉支相无道支相者立觉支。如喜猗舍。若无觉支相有道支相者立道支。如正觉正语业命。若满足出要法。有觉支道支相者。立觉支道支。如余觉支道支是也。若不满足出要法。无觉支道支相者。不立觉支道支。如信是也。

问曰。何故不立心为助道法耶。答曰。无助道分故。复次心于烦恼出要法中。俱有势用。助道法于出要法中。偏有势用。复次心缘总相别相。助道法唯缘总相。复次如烦恼。是数法非心。彼对治法亦尔。是数法非心。若作是说。心定故名定者。即是助道法中定也。

问曰。何故三根中。喜根立助道法。乐根舍根不立助道法耶。答曰。无助道相故不立助道分。复次助道法所行猛利。彼二根迟钝。所行不猛利。复次乐根为猗乐所覆蔽。舍根为行舍所覆蔽。是故不立助道法。

问曰。圣种何故不立助道法耶。答曰。亦有立者。如毗婆阇婆提说。有三十一助道法。问曰。我不问如是说者。答曰。助道法于在家出家人中。有二事胜。一期心胜。二受行胜。圣种于出家人中二事胜。一期心胜。二受行胜。于在家人中。有一事胜。谓期心胜非受行胜。如帝释坐众华座上。十二那由他婇女。而自围绕有六万作音乐者。名住圣种。但有期心而不受行。如频婆娑罗王等。须达长者等。亦复如是。若作是说。乐断是精进者。即是精进觉支。波伽罗那经说。云何念觉支。答曰。圣弟子观苦是苦。乃至观道是道。与不坏智相应。为菩提念数数念次第念常不忘不失。是说未知欲知根。复次若圣弟子。见生死是过患。见涅槃是胜妙。为菩提念。乃至广说。是说知根。阿罗汉观解脱心念。是说知已根。乃至舍觉支。说亦如是。云何正见。答曰。若圣弟子。观苦是苦。乃至观道是道。是观察分别。能取其相。觉明见慧。是说未知欲知根。若圣弟子。见生死是过患。见涅槃是胜妙。是观察分别。乃至广说。是说知根。阿罗汉观自心解脱。是观察分别。乃至广说。是说知已根。乃至正定说亦如是。

问曰。何故觉支中说为菩提念。道支中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欲现异文异说故。若以种种说庄严于文义则易解。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二初入法二影二俱通故。如觉支中说为菩提念。道支中说为菩提正见亦尔。如道支中不说为菩提正见。觉支中亦尔。复次先作是说。尽智无生智是菩提。修道中觉支势用胜。修道近尽智无生智。是故觉支中说为菩提非道支。经说为寂灭为离欲为涅槃故修不净观俱念觉支。乃至舍觉支。问曰。不净观是有漏。觉支是无漏。云何有漏无漏俱耶。尊者和须蜜说曰。先以不净观。令心随从调柔质直堪忍自在。次起觉支现在前。觉支后复起不净观。以觉支动不净观故。作如是说。而无有漏无漏俱者。佛经说。圣弟子一心摄耳听法。能断五盖。具足修七觉支。问曰。如定心能断结。非不定心。是意地非五识身。何故作如是说。一心摄耳听法。乃至广说。答曰。此说转转相生法。耳识次生善意识。善意识次生从闻生意。从闻生意次生从思生意。从思生意次生从修生意。以从修生意。而断烦恼。复次此说相续法。善意识与善耳识相续故。能断烦恼。而作是说。问曰。若无碍道。能断烦恼。不能满足修觉支。若解脱道。能满足修觉支。不能断烦恼。答曰。佛说相近法故。而作是说。诸法与念觉支相应。亦与择法觉支相应耶。答曰。或与念觉支相应。不与择法觉支相应。乃至广作四句。与念觉支相应非择法觉支者。是择法觉支。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一以二慧不得并生。二以前后不俱。三以一切诸法除其自体与余法作缘。与择法觉支相应非念觉支者。是念觉支。所以者何。以求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与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诸法与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彼是何耶。答曰。与念觉支择法觉支俱聚中。俱除自体。诸余与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地。若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非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诸余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此中多说无漏心。更无余者。余有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念觉支。择法觉支念觉支念精进猗定舍觉支正方便正定。说亦如是。诸法与念觉支相应。亦与喜觉支相应耶。乃至广作四句。念觉支在一切地一切无漏心中。喜觉支在一切无漏心中。非在一切地。是故得作一中四句。与念觉支相应非喜觉支者。是喜觉支与念觉支相应聚中。喜觉支体。与念觉支相应。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余不与喜觉支相应。与念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未至禅中间禅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与念觉支相应法。彼法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诸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相应。非念觉支相应者。

念觉支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念觉支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与念觉支亦与喜觉支相应者。除念觉支相应者。所以者何。以其多故除之。及念觉支喜觉支俱聚中念觉支喜觉支自体。诸余心数。尽与二相应。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地。有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不与念觉支喜觉支相应者。不与喜觉支相应念觉支。彼是何耶。谓未至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念觉支体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亦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诸地中无喜故。诸余心心数法者。此中尽说一切无漏心。更无余有余。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念觉支。喜觉支念觉支正见正觉亦如是。诸法与念觉支相应。亦与正念相应耶。答曰。如是。设与正念相应。亦与念觉支相应耶。答曰。如是。如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定舍觉支正方便正念正定。说亦如是。诸法择法觉支相应。亦与正见相应耶。答曰。若法与正见相应。亦与择法觉支相应。颇法与择法觉支相应。非正见耶。答曰有。正见所不摄择法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谓尽智无生智相应法。诸法精进觉支相应。亦与正方便相应耶。答曰。如是。若与正方便相应。亦与精进觉支相应耶。

答曰。如是。诸法与定觉支相应。亦与正定相应耶。答曰。如是。若与正定相应。亦与定觉支相应耶。答曰。如是诸法与喜觉支相应。亦与猗觉支相应耶。答曰。或与喜觉支相应。不与猗觉支相应。乃至应作四句。喜在一切无漏心中。不在。一切地中。猗在一切无漏心中。亦在一切地中。与喜觉支相应。非猗觉支相应者。猗觉支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猗觉支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猗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与猗觉支相应。非喜觉支相应者。是喜觉支猗觉支俱聚中喜觉支体。与猗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喜觉支不相应。猗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谓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猗觉支相应法。与猗觉支相应。非喜觉支。所以者何。彼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相应。亦与猗觉支相应者。除猗觉支及与猗觉支相应者。所以者何。以多故除之。与喜觉支猗觉支俱聚中者。除自体。诸余心心数法。俱与二相应。彼是何耶。谓九大地。九善大地。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非喜觉支。亦非猗觉支相应者。喜觉支不相应猗觉支。彼是何耶。谓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猗觉支体。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地中无喜故。亦不与猗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诸余心心数法者。此中尽说一切无漏心。更无余有余有漏心心数法。亦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是等诸法。不与喜觉支相应。亦不与猗觉支相应。如喜觉支猗觉支。喜觉支舍觉支正方便正念正定。说亦如是。诸法与喜觉支相应。亦与正见相应耶。喜在一切无漏心中。不在一切地。正见在一切地不在一切无漏心中。是故得作大四句。与喜觉支相应非正见者。正见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正见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正见不相应喜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初禅第二禅中。尽智无生智。俱聚中喜觉支相应法。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是他聚故。与正见相应非喜觉支者。喜觉支与正见相应。正见俱聚中喜觉支体。与正见相应。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喜觉支不相应。正见相应法。彼是何耶。谓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正见相应法。不与喜觉支相应。彼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亦与正见相应者。除正见与喜觉支相应。除喜觉支与正见相应。诸余心心数法。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地。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不与喜觉支。亦不与正见相应者。正见不与喜觉支相应。彼是何耶。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正见体。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地中无喜故。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喜觉支不与正见相应。彼是何耶。初禅第二禅尽智无生智俱中喜觉支体。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是他聚集故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心心数法。彼是何耶。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尽智无生智。俱聚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喜觉支。正见喜觉支正觉正觉于正见。说亦如是。

云何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问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前论作如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而不作是论。云何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以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有说意识相应善慧不尽是见性。如譬喻者说。彼是何耶。谓次五识生者。能起身口业者死时心。问曰。彼何故说次五识生者非见性耶。如五识不能分别彼次生。意识亦不能分别。何故能起身口业者非见性耶。答曰。见行内。彼行于外。何故死时心非见耶。答曰。见有势力。彼慧微劣。问曰。彼作是说。云何通佛经如是说。人欲死时。善心心数法。与正见俱。答曰。彼作是说。佛说死时前相续心非死时心。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一切意识相应有漏善慧尽是见性故。而作此论。

云何世俗正见。答曰。意识相应有漏善慧。彼是何耶。谓不净觉相应者。安那般那念念处与暖顶忍世第一法相应者。与禅无量解脱胜处一切处相应者。世俗正见。多于四大海水。此中略说粗者。云何世俗正智。答曰。意识相应有漏善慧。彼是何耶。答曰不净觉相应。乃至世俗正智。多于四大海水。及五识相应善慧。彼是何耶。善眼识相应。乃至善身识相应者。善眼识相应慧。何者是耶。答曰。如见父母佛辟支佛声闻及诸尊重处。生善眼识善耳识相应慧。何者是耶。答曰。如闻佛语及父母诸尊重处语。生善耳识。余善三识。非常人能起。唯除观抟食修行者。能起三善识。已说体性。今当说同异相。若是世俗正见。亦是世俗正智耶。答曰。若是世俗正见。亦是世俗正智。颇是世俗正智。非世俗正见耶。答曰有。五识相应善慧是也。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耶。答曰。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非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不摄何等。谓五识相应善慧。

若成就世俗正见。亦成就世俗正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世俗正智。亦成就世俗正见耶。答曰。如是。谁成就世俗正见世俗正智耶。答曰。不断善根者。总而言之。是不断善根者。然有多少。或有但成就欲界善见智者。但成就色界者。或有但成就无色界者。或有成就欲色界者。或成就色无色界者。或有成就欲色无色界见智者。以是事故。总而言之。是不断善根者。然有多少。

若断世俗正见。亦断世俗正智耶。答曰。如是。若断世俗正智。亦断世俗正见耶。答曰。如是。谁断世俗正见正智耶。答曰。阿罗汉。总而言之。是阿罗汉。余人则有多少。若离无所有处欲。断八地正见正智。乃至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断一地正见正智。是故总而言之。是阿罗汉。余人则有多少。

问曰。何故名世俗耶。为以毁坏故言世俗耶。为以是贪立足处言世俗耶。若以毁坏言世俗者。无漏道亦毁坏。应是世俗。若以是贪立足处言世俗者。亦恚痴立足处。答曰。应作是说。以毁坏言世俗。问曰。若然者。无漏道亦毁坏。应是世俗。答曰。若毁坏增长于有无漏道虽毁坏不增长。于有令有损减。复次毁坏能令有相续生老病死相续。无漏道虽毁坏能断有不令生老病死相续。复次若毁坏是苦集道迹生老病死道迹。无漏道虽毁坏是灭苦集道迹灭生老病死道迹。复次若毁坏是身见。爱使所缘处是贪恚痴立足处。杂垢杂毒杂过杂滓坚在苦集性中者。是世俗。圣道与此相违。不名世俗。复次有说者。是贪立足处言世俗。问曰。若然者亦是恚痴立足处。答曰。若说是贪立足处亦是恚痴立足处。问曰。若世俗是毁坏耶。答曰。或是世俗非毁坏。乃至广作四句。是世俗非毁坏者。过去未来二漏。是毁坏非世俗者。现在道谛。是毁坏亦是世俗者。现在二漏。非毁坏亦非世俗者。过去未来道谛。一切无为法。经说长老式蜜提往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所言世俗者是何耶。佛告式蜜提。以毁坏故言世俗。复问。何等是毁坏。佛告式蜜提。眼入是毁坏。乃至意入是毁坏。问曰。世尊。何故说入是世俗耶。答曰。为受化者故。受化者应闻入是世俗乃得悟解故。佛说入是世俗。问曰。毁坏有何差别耶。答曰。毁者是刹那顷无常。坏是身坏时无常。复次毁是细无常。坏是粗无常。复次毁是内法无常。坏是外法无常。复次毁是众生数法。坏是非众生数法。

云何无漏见。云何无漏智。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前论作如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而不作是说。云何无漏见。云何无漏智。以前论是此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复次欲说近对治法故。先说云何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何法是其近对治。谓无漏见智。故作此论。云何无漏见。答曰。尽智无生智所不摄余无漏慧。彼是何耶。见道中八忍学八智无学正见。云何无漏智。答曰。除见道中诸忍。余无漏慧。彼是何耶。学无学八智是也。

已说体性。今当说同异相。诸无漏见。是无漏智耶。答曰。或是无漏见非无漏智。乃至广作四句。是无漏见非无漏智者。见道中诸忍是也。所以者何。彼有见相无有智相。是无漏智非无漏见者。尽智无生智是也。所以者何。彼是智相无有见相。是无漏见亦是无漏智者。除见道中诸忍尽智。无生智余无漏慧是也。彼是何耶。学八智无学正见是也。所以者何。彼是见相亦是智相。非无漏见非无漏智者。除上尔所事。若法已立名已称已说者除之。余未立名未称未说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行阴作此四句。一切无漏慧。作三句。有见相智相者。余有相应不相应行阴四阴及无为法。作第四句。是名除上尔所事。摄亦如是。若成就无漏见。亦成就无漏智耶。答曰。若成就无漏智。亦成就无漏见。颇成就无漏见。非无漏智耶。答曰。有住苦法忍时。

问定理摄成就不说断。问曰。何故不说断耶。答曰。若说于文不烦。彼尊者迦旃延子。乃至不舍一刹那。而作文分别。若所说于文烦者。如四大海水。文义尽略说之。复次以垢故断。无漏法无垢故不断。问曰。若无漏法不断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比丘汝若解筏喻法者。法尚应断。何况非法。答曰。断二种。一除爱断。二舍断。此中说舍断。无漏法虽无除爱断。而有舍断。以舍断故。而作是说。诸比丘。舍圣道尽漏。以念恩故。复数数起圣道现在前。而受种种身苦。谓头痛等苦。是故佛作是说。比丘当知。圣道所应作者。皆已作之。应舍此道入于涅槃。如人依筏渡河。以念恩故。犹顶戴肩负。他人语言。汝男子筏所应作皆已作之。汝今应舍随意而去。彼亦如是。

云何是法云何非法耶。答曰。内道言说是法。外道言说是非法。内道法随顺空。随顺无我。随顺涅槃。法尚应舍。何况外道言说。令有相续令生老病死相续者耶。复次善受持名句味身者是法。不善受持者是非法。善受持名句味身者尚舍。何况不善受持名句味身者。尊者瞿沙说曰。善受持阿含经者名法。不善受持者名非法。以增长生死故应舍。何况非法。尊者波奢说曰。正观是法。不正观是非法。正观法尚应舍。何况不正观法耶。复次惭愧是法。无惭愧是非法。三善根是法。三不善根是非法。四念处是法。四颠倒是非法。五根是法。五盖是非法。六念是法。六爱身是非法。七觉支是法。七使是非法。八道支是法。八邪支是非法。九次第定是法。九结是非法。十善业道是法。十不善业道是非法。如是等法尚应断。何况非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1997年8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30日...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