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22-10-07 09:37:18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秋词(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行秋(徐玑)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1)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请简答。(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前两句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刘诗的情感基调是清雅(“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1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1分)

赏析:
《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

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古诗原文[挑错/...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成语名称以资切磋成语拼音yǐ zī qiē cuō成...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