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工作如何才能不手忙脚乱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4 09:38:35
人不可能离开工作,而且愈是有理想,愈是对生活保持积极态度的人,工作愈是做不完。但是,你还要有本事活得很愉快,否则,这个人需要你照顾,那个人需要你关怀,这件事要马上处理,那件事也要在时限之内完成,你就会手忙脚乱,过得非常紧张。分出轻重缓急工作上遇到逆境的时候,第一个要想:这原本就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我早就知道一定会有困难,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困难而已。接着就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逆境。首先,当然是运用自己的智

工作如何才能不手忙脚乱

人不可能离开工作,而且愈是有理想,愈是对生活保持积极态度的人,工作愈是做不完。但是,你还要有本事活得很愉快,否则,这个人需要你照顾,那个人需要你关怀,这件事要马上处理,那件事也要在时限之内完成,你就会手忙脚乱,过得非常紧张。

分出轻重缓急

\

我们可以选择不要被工作驱使,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分出轻重缓急、大小内外,先处理好近的、急的、重要的,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虽然目标要远大,可是开始动手的时候,要由近处、小处着手,想要把千头万绪在同一个时间内理清,这只是贪念罢了。

以读书为例,我每天要读的书很多,除了佛学的书之外,古代的书、现代的书、中文、外文,要看的实在太多了,这辈子大概是读不完了,怎么办呢?急着要看,马上非看不可的,我就先看,看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过一遍,有的就必须要详细地看,端视情况调整。

一样一样地完成

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看到好吃的东西,大部分的人会想要每样都尝一下,这时就要有自制能力,看一看、想一想,哪一样东西最适合我们吃的就先吃,哪一样东西只是想吃,但不一定需要吃,就暂时不吃,如此一来,心情就缓和下来了。

一个人只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想要同时完成许多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按部就班,有次序地安排好、计划好,一样一样地完成。如果能够这么做,你就不会着急,工作速度一定很快,却又能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情。

为何说工作好修行?

一般人对修行的认知、想象,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经、拜佛、闭关、打禅七等行门的修持,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佛法讲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调整我们身、口、意三种行为。也就是说把我们身体的、语言的、心理的三种行为修改一下、修正一下,这就是修行。

帮助人就是一种修行

修行最要紧的就是随时随地保持念头的清净,不要存有坏念头,也不要做坏事、说坏话。它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修慧,一个是修福。自己烦恼的减少或消解,叫作修慧。诵经、拜佛、忏悔、打坐、拜忏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内在的观念和习气,以及内在的烦恼,帮助我们增长智慧。

修慧的同时还要修福,就是多帮助其他众生。其他众生是谁呢?就是跟我们在一起生活、工作,跟我们共处在一个大环境之中的人。但是该如何帮助他们呢?用头脑、体能、时间、财力都可以,帮助人就是一种修行,修的是福报、功德,这种功德可以帮助很多人从贫病苦难之中得到平安、快乐和幸福。

如果以这个标准或定义来理解修行,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就可以修行。有句话说:;身在公门好修行。为什么一个人在公家机关,或是做政务官的时候,是最好的修行时机?因为这是修善、积福、积德的大好机会,如果在法令上、政策上、执行上的方针能够多动一下头脑、多说一句恰当的话,就能够使千万人得到利益,那就是修行了。

全心全意地投入

对一般人来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工作就是工作,不要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发牢骚,或是一边指桑骂槐、很不满意,这样就是敬业、就是修行。反之,如果懈怠草率,做任何事都觉得懒洋洋的,就不是修行了。这与中国人工作的时候讲求敬业乐群,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讲求同舟共济是相同的。因此,修行的基本观念,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

有一次我在日本,有个信众煮菜给我吃,她说自己是以修行的心煮这道菜的,用来供养法师。我听得满心欢喜,我告诉她:;这个菜里面,已经具足了诚恳心、菩提心、恭敬心、供养心,这确实是修行。

我们做任何事时,如果都投以全心的真诚,那就是修行,修行与工作原来就是不相抵触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做比较专门的、持续的修行,工作中与工作外的修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锻炼集中心?

心不听指挥,所以是杂乱无章的。因此,我们要用方法,使得心能够统一起来,集中起来,发挥它最大的效用。也因此,从佛陀开始,就教行者应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来炼心。

把;心放在同一件事上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笨弟子,他的名字叫愚路或小路,各位可参看拙作《圣者的故事》。愚路很笨,因为他的心无法集中,非常散乱,他没有办法记住任何完整的一句话。教他一首偈,他不是念了上句忘了下句,就是念了下句而将上句忘了。在寺院附近放牛、牧羊的小孩,都因听他背诵而把偈子背熟了,可怜的愚路却连一句也记不住。后来,佛陀就教他念两个字;扫帚,然而,他依旧是念了;扫就忘了;帚,记住;帚却把;扫忘掉。于是,佛陀就教他替僧团大众擦鞋,并且告诉他念两句话:;我拂尘,我除垢。佛问他:;懂不懂呢?他说:;懂了。于是,他就天天擦鞋子,并且边擦边念:;我拂尘,我除垢。后来,他突然明白了尘垢有内外之分,佛陀教他拂除的是内在的烦恼尘垢,是贪欲、瞋恚、邪见的尘垢。就这样,他便断除烦恼,而证了阿罗汉果。他整天替人擦鞋子,将身心都投注在;我拂尘,我除垢的方法上,这就是;制心,也就是把;心放在同一件事、同一观念上,继续不断地做下去,这是禅法的源头。

所以,禅宗的修行不一定要打坐,《六祖坛经》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因此,打坐不一定是禅宗的禅,倒是吃饭、睡觉、屙屎、撒尿等日常生活,是禅门修行的方法。

一心一意

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时,就一心一意地走,睡觉时,就一心一意地睡,做任何事都是一心一意地做。诸位,现在你们就应该一心一意地听讲,如果你听讲时,一边用耳朵听,另一边却因我的话而想到别的事,比如刚刚提到擦鞋子,结果你们心里想,佛要擦鞋子,那时代的出家人穿的是什么鞋?而那位笨弟子究竟是擦草鞋呢,还是布鞋?或是什么鞋?但奇怪呀!如果是草鞋,那根本不需要擦,而布鞋也无从擦起。嗯!那个时候,大概已经有人穿皮鞋了,可是,出家人又怎能穿皮鞋呢?如此这般的妄念继续不断地闪过,就不是专心听讲了。

有些聪明人头脑转得很快,听到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就可以转几个念头且一直转下去。这种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联想到一大串别的事情上去,并不是;制心,而是散心、乱心。要心无二用、心无旁骛,心里没有其他的念头,才是;制心。

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

工作上遇到逆境的时候,第一个要想:这原本就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我早就知道一定会有困难,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困难而已。接着就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逆境。

首先,当然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就要找专业的人,或是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帮忙,或是几个人一起讨论,因为单独一个人的思虑比较难以面面俱到,若是两个人、三个人一起讨论,很可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就把问题处理好了。所以,心情镇定地面对问题而不慌张,并适当地求援,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居安思危

很多人觉得顺境很好,其实人在顺境的时候,难免志得意满,常常会埋下失败的种子。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时时刻刻要谦虚、谨慎,不能趾高气扬、傲慢、自以为是。因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顺利,都不完全只靠自己,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和时代背景有关,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也和当时你所结交的人、相处的人有关系。

随时随地都有新可能

虽然这当中也有自己的一分力量在里面,有的人会认为是自己运气好、能力强,那也没有错。运气好才能遇到好的因缘,可是运气不会老是跟着自己走,好运一样会离开。所以当有好运的时候要小心,就像是爬山爬到最高峰的时候,别只顾着扬扬得意,否则不小心掉下山谷可就麻烦了。

到了高峰,要知道接下来是会下坡的;下坡之后,另外一个高峰还会起来。人生的过程就像山峰起伏,处顺境的时候不可以骄傲,处逆境的时候不需要灰心。我们必须要记住,随时随地都会有新的可能发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成语名称以血洗血成语拼音yǐ xuè xǐ xuè成...

以言徇物 以言徇物

以言徇物...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成语名称以规为瑱成语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成...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