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37:53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大师说,对您这样的高僧我们应当恭敬供养,但是我又发现,很多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不会念经不会坐禅,败坏佛教形象,能不能让他们还俗?玄奘大师回答说:不行。为什么不行?皇帝问。玄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打了一个比喻。玄奘大师说,昆仑山盛产玉石,昆仑山是石头多还是玉石多?皇帝说,当然是石头多,玉石在其中少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大师说,对您这样的高僧我们应当恭敬供养,但是我又发现,很多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不会念经不会坐禅,败坏佛教形象,能不能让他们还俗?

玄奘大师回答说:不行。为什么不行?皇帝问。玄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打了一个比喻。玄奘大师说,昆仑山盛产玉石,昆仑山是石头多还是玉石多?皇帝说,当然是石头多,玉石在其中少之又少。

玄奘大师担心皇帝没有明白意思,又用了一个比喻,他问皇帝,天旱求雨如何求?皇帝说,当然做一个纸龙,然后举行法会,向纸龙求雨。玄奘问,纸龙能降雨吗?皇帝说,纸龙怎能降雨。玄奘大师说,对,但是我们求雨还必须向纸龙求。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玄奘大师说,就像昆仑山上的玉一样,高僧大德毕竟是少数,没有石头,玉从哪里来呢?纸龙不能降雨,但是没有它又如何求雨呢?

所以,对于在家居士来说,要想求福报,出家人就是福田僧,想种福田求福慧必须向出家人求,他不能给你福慧,但是你必须要对他有恭敬心,把他当做僧宝来对待,你才能从中获福。想皈依三宝,他也是你皈依的对象。尽管他不会念经,不会坐禅,修行不好,但是他依然是我们应该恭敬可以种福田的对象,修行好不好是他的事情,恭不恭敬是你的事情。我们要恭敬对待每一个出家师父,不要生轻慢心。

佛陀在世时,人们争相供养佛陀及证得果位的圣者,或是长相庄严,或是能说会道者,至于那些年龄大的或认为修行不好者就没人供养了,佛陀慈悲的告诉大家:平等供养功德最胜。毕竟大多数的出家人是没有证得果位的,也必须要恭敬对待他,不能产生分别心。

\

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里也有叫六群比丘(小编注: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有的修行很好,也有修行不好。一位国王问佛陀:;一些比丘穿着佛教衣服,但是却败坏佛教形象,我们这些护法都感到于心不忍,能不能让他们还俗?佛陀说,不行。

为什么呢?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国王头上戴了个金簪子。佛陀就把簪子拿下来,问国王这个好不好?国王说,是好东西,它的价值很高。佛陀说,是的,但是如果把它折断了,还好不好?国王说,那就没有原来好了。佛陀说,是的,尽管它断了,虽然不能再为你所用,但是仍然是金子。修行好的就像簪子一样,可以让你生欢喜心,修行不好的就像断的簪子,仍然是宝,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出家人。

佛陀不是袒护弟子,而是关心大众,佛陀告诉大众,我们一定要用平等心恭敬对待每位出家人。

曾经有一个国王请佛陀应供,佛陀就特别带了一个小沙弥。按照礼节,国王一个个向法师磕头,向佛陀磕头的时候很高兴,向佛陀的弟子们磕头,国王也很高兴。但是到小沙弥的时候,国王一看,小沙弥年龄这么小,怎么能磕下去呢?于是,国王就把小沙弥带到屏处给小沙弥磕了三个头。然后国王对小沙弥说,千万不要跟别人说,我给你磕头的事。

小沙弥说,好的。这个时候小沙弥把吃饭的钵放在地下,然后跳进钵里,再从钵里跳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跳。然后,小沙弥问国王,你看到了吗?国王说,我看到了。小沙弥说,你可千万别和人说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我们是凡夫,菩萨认识我们,但是我们不认识菩萨。你稍纵即逝,就可能失去一个机会。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济公大家都知道是活佛,但是实际上,当时很多人看到的济公确实又脏又疯疯癫癫的,因为我们是用凡夫心去看的。济公圆寂之后大家才知道他是活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心生轻慢,你才有机会获福。

所以,各位居士,对三宝要生起绝对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想从中获得福报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这句话也表明了,我们很容易培育自己的福报,但是也很容易失去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内心稍微有一点轻慢,就失去了一份功德,要是再出言不逊,就有可能受到不好果报。

\

在佛经里,曾有一个老和尚年龄很大,念经的声音也不好听。小沙弥听到,就说老和尚念经像牛叫,老和尚赶紧对小沙弥说,你不能生轻慢心,你得赶紧忏悔。小沙弥不知道老和尚是证得果位的罗汉。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求福报是最容易的,但学佛者当从恭敬三宝始,这也是我们学佛的第一步。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成语名称以身试法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f成语...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