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受戒后如何持戒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12 09:37:18
受戒后如何持戒 寂雯问:学佛人一定要受戒吗?  上师答:戒、定、慧为佛教三学,戒即调伏(身口意);定即寂静;慧即除惑。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中以戒为根本,佛将灭度时嘱弟子“以戒为师”,戒能防非止恶。令身心安然,故云“清凉”。若无戒调伏三业(身、口、意),定终不可得。既无“定力”,“得定开慧”也就无从谈起

  受戒后如何持戒

  寂雯问:学佛人一定要受戒吗?

  上师答:戒、定、慧为佛教三学,戒即调伏(身口意);定即寂静;慧即除惑。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中以戒为根本,佛将灭度时嘱弟子“以戒为师”,戒能防非止恶。令身心安然,故云“清凉”。若无戒调伏三业(身、口、意),定终不可得。既无“定力”,“得定开慧”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学佛人首先就要依止三宝,驻戒而行。

  寂雯问:有人说“受了戒就有破戒的过失,等不会破戒了再来受戒”这种说法对吗?

  上师答:戒有性戒和遮戒之分。

  性戒:即是本性就是戒。不仅佛制如此。虽不受戒,犯者亦有罪。如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嗔、痴。

  遮戒:又叫止戒。止不行,遮其不行。遮戒必受戒后,犯者才有罪。如菩萨戒。

  对学佛者而言,戒若一剂良药。可以医治我们的三业之病。即不会破戒了才受戒的想法。就象“等病好了再吃药”一样荒唐。正是因为“有犯”才有戒的存在。否则就不用有戒学了

  寂雯问:既然遮戒(如菩萨戒)是受戒后犯者才有罪,那是否做不到就不受戒?

  上师答:若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作为自己愿行的行者,所行即是菩萨道,为证菩萨果位,就必须圆满菩萨戒的戒体。更何况受了菩萨戒的菩萨就如金器。即使有所毁犯、破损,铁器也终非与其相提并论。戒不可犯。但知速速忏悔。亦是戒体圆满之相。

\

  寂雯问:有人说:“我生来就心地善良,从不作恶,凭着自己的良心作事,所以不用受戒”,对吗?

  上师答:戒,如一面镜子,是恶善是非的标准,修行人对照着它。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然可以防非止恶。而生为人道,正是善恶种子参半的法宝。无始以来无明种子。正使“良心”扭曲成“哈哈镜”,焉能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所以世亲菩萨曰“依戒修行”.以戒为标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仅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的人,只能是好人,善人,不是修行人。

  寂雯问:戒如此重要,那如何受戒?

  上师答:戒即为众生而设,因众生根性不同,亦有所别,

  以在家居士而言:

  若为求乐,当受五戒(性戒);

  若为离苦,当受别解脱戒;

  若为利乐有情,当受菩萨戒;

  若为即身成佛,当受密乘十四教戒。

  戒需次第而变。如菩萨戒当以解脱戒为基础。密乘十四教戒当以菩萨戒为基础。若无基础则戒相不圆满。当在因缘成熟时,求受戒体,使其圆满。

  寂雯问:受戒后,如何持戒?

  上师答:以戒为标准,持戒修行,就知善恶取舍,当修习四正勤

  1)已生恶令断--忏悔

  2)未生恶令断--守戒

  3)未生善令生--修六度,四摄

  4)已生善令长--回向功德

  恶不断则善不生,善生则恶断。以此善行方可积累丰厚的定道资粮,功行圆满!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徇物 以言徇物

以言徇物...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成语名称以规为瑱成语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成...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