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净空法师:计数念佛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01 09:33:24
念佛,有时他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为什么?他不计数。这一句佛号像唱歌一样唱熟了,反而罩不住妄想。因此,念佛要计数就是这个道理。用念珠,一声阿弥陀佛拨一个念珠,不容易克服妄想。你要念三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就比较容易了,为什么?专心。不专心的时候,三声都会忘掉!三声,不能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那不行!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很正常,念得很熟,自自然然地,这个数字记住一点都不错,这样能够降伏

念佛,有时他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为什么?他不计数。这一句佛号像唱歌一样唱熟了,反而罩不住妄想。因此,念佛要计数就是这个道理。用念珠,一声阿弥陀佛拨一个念珠,不容易克服妄想。你要念三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就比较容易了,为什么?专心。

不专心的时候,三声都会忘掉!三声,不能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那不行!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很正常,念得很熟,自自然然地,这个数字记住一点都不错,这样能够降伏你的妄念。从三再增到四、增到五,慢慢地再增加。如果能够念十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那是相当高明的功夫了。这是初学的人两三年当中做不到的。

这个方式,就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毒是什么?毒是;执着。以这个方法,去破数息的;执着。

;数息就是数呼吸,是禅宗里面所用的方法。我曾经教同学们,我们;数息,不要去数呼吸,我们用念佛。用;念珠来计数,比;数息殊胜,因为念佛有佛力加持,;数息没有佛力加持。由此可知,佛法自始至终它的大原则就是破执着,先破人我执,再破法我执。

因为真如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菩萨。这也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要知道,净宗修的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一天到晚会起心动念、会打妄想,怎么办?所以这个法门奇妙,用一句佛号,帮助你恢复到清净,恢复到平等。

\

十方世界的人都念阿弥陀佛,这平等法!用这个法门把我们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打掉,恢复到清净。一切分别执着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乐,这才叫;持名念佛!如果每天拿着念珠数着名号,句句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叫;持名,不叫做;念佛。

佛是觉的意思,念佛就是念觉,念念觉而不迷,这叫念佛。你是念念迷而不觉,那哪里能叫念佛?这就说明念;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不容易,无怪乎现在人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那个念佛是念名字佛,不是念观行佛。只念名字,连名字什么意思都不晓得,迷惑颠倒,这种念佛怎么能成功?

名字佛,有名无实,在名字位中。名字位中是给谁讲的?是给我们一般修行人讲的。换句话说,有名无实,在名字位中,依旧要搞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我们在名字位中,这个时间可长了,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都在名字位中。怎么知道?如果不是在名字位中,你就往生了。虽然修行,你烦恼一品都没断,不管你怎么样用功,你不过是名字佛而已;也就是说,你修行的功夫都不得力。

功夫要怎样才得力?功夫能够伏烦恼才得力。能够把烦恼伏住,心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妄想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叫功夫得力。

如果你有这种境界,那就不是名字佛,那叫;观行佛。观行是你功夫得力了,行是修行,观就是禅家讲的观照。观照在修行里面讲是功夫得力,相当于我们念佛人所讲的功夫成片。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禅宗里面讲观照,这功夫得力,这叫观行佛。念观行佛,就是念念自己提高警觉。我们在境界里面才起一念分别执着,那就叫迷,那就叫做无明。

无明继续不断往下发展,那就变成见思烦恼,那就得造业受报。念观行佛能提高警觉,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把你从迷里面给拉回来。

佛传授念佛法门,是教我们用这一句佛号,取代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以成就我们的清净心。在一切人事方面,无论是善人,无论是恶人,我们一定要用平等心;用平等心才能成就清净心。违背自己意思,你就起了怨恨;顺自己意思,就会起贪爱。贪爱、怨恨都叫妄想。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清净平等就成就了。

这个清净平等,必定是觉而不迷。《无量寿经》经题里面给我们提的大总持法门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念佛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学习时要格外谨慎。对于佛在经典的教训,要善解,要细心去领会,不能把意思解错了。如果我们把佛的意思解错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必然会做错,会造成障碍。如果你善解佛意,你的智慧增长。在一切境缘之中,换句话说,你在一切人事环境当中、一切物质条件当中,都不执着,都能得清净平等,能够自利利他,这个功德就殊胜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顺逆境界里接受考验。顺境里面,考验自己动不动心;动心则贪心。贪爱之心有没有?如果没有,自己功夫得力了。恶境里面,看看自己有没有讨厌的心;如果这个厌恶的心没有,自己功夫得力了。自己功夫得力与否,不要问人。当然,高明的人知道,他从你的言语、态度就能看得出来。功夫得力是心清净,无论在哪个环境里面,环境障碍不了他,这是功夫得力。所谓;八风吹不动,你赞叹他,他也不会生欢喜;你毁谤他,他也不生烦恼,这是功夫得力。

功夫不得力的,环境一现前,马上就被境界转,顺心的就贪恋,不顺心的立刻就厌恶,这是功夫不得力。学佛之人,在这个世间有愿无求。我愿生净土,我有强烈的愿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天天在佛菩萨面前求赶快去,这个不行。为什么?求是贪心,不是清净心。愿是真心,真心里面发的是愿。妄心里面是求,求是属于识心,就是第六意识心,也是感情的;愿是理智的。

我们念佛,当然求一心不乱。可是有一个;求一心不乱的念头在,你永远不能得一心。为什么?;求一心不乱就是障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里面还夹杂着一个;求一心不乱,这就糟糕了!我愿意得一心不乱,我这个;求一心不乱的念头没有,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到底。念到功夫纯熟,一心不乱现前,自然得到。

功夫到了,境界就现前;功夫没有到,求是障碍。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

一切事相当中,无不如是,世法佛法都一样。不要求,但是不能没有愿;没有愿,我们修学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定要有愿,愿是方向,愿是努力的目标。立下大愿之后,努力往这个方向走就对了。只要你努力,自然一步一步接近,一天一天接近,一定有满愿的一天。不能着急,要有耐心,要有毅力,这才会成就。

所以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捧着经本念经,数着念珠念佛,敲着木鱼,天天在那儿磕响头,不是在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

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动念处做功夫,念头才起就转成佛号,这就叫做;从根本修,我们现在要从这个地方做!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成语名称以蠡测海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成语...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成语名称以莛扣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成语名称以莛叩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螳挡车 以螳挡车

以螳挡车成语名称以螳挡车成语拼音yǐ táng dǎng chē...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