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净空法师:量大福大念念为一切众生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06 09:41:08
【量大福大】古人讲‘量大福大’,此话正确!我们建道场是为谁建立的?为尽虚空、遍法界建立的。因此,众生来的数量就多了,诸佛菩萨也会到讲堂来听经,也会到念佛堂来念佛。有许多人进入念佛堂都不愿离开,就是有诸佛菩萨在其中。如果这个道场是为一家、一个小团体,或为一个地区,诸佛菩萨决定不来,因为心量太小了。今天我们以虚空法界为家,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

【量大福大】

古人讲‘量大福大’,此话正确!我们建道场是为谁建立的?为尽虚空、遍法界建立的。因此,众生来的数量就多了,诸佛菩萨也会到讲堂来听经,也会到念佛堂来念佛。有许多人进入念佛堂都不愿离开,就是有诸佛菩萨在其中。如果这个道场是为一家、一个小团体,或为一个地区,诸佛菩萨决定不来,因为心量太小了。今天我们以虚空法界为家,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家人,十方国土是我们的庭院,我们的身分是替诸佛菩萨办事,如此才感应诸佛菩萨全心全力的协助,道场才殊胜庄严,真正如理如法。

【念念为一切众生】

古大德几乎都肯定,《华严经》是佛法的根本法轮,一切经教皆是华严眷属。我们要有此认知,根本法说的是事实真相,真相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华严经》又称为《大不思议经》,即一切诸法的真相是不可思议的。换言之,诸佛菩萨对人事物,都是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但是面对一切人事物时,有没有意思用这些心?没有。有意,决定是假意;有情,决定是假情;有爱,决定是偏爱。所谓不可思议,清净是真清净,平等是真平等,慈悲是大慈悲。所以,学佛人对根本法一定要认识、要能体悟,知道自己应如何学习。

无心是真心,有心就是妄心。‘无’不是什么都无,大乘佛法讲‘无念是正念’,无念不是什么念都没有,这个‘无’很难懂。何以说无心?无心之心是尽虚空、遍法界,它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有心,就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有心是妄心,无心是真心。凡是有心、有情、有爱全是假的,虚情假意,因为你已经有妄想、分别、执着。佛菩萨的情爱是真的,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有’、‘无’这两个字,诸位细细去揣摩、去体会,然后才能悟出一个道理。

谁能得到佛菩萨的爱?浅而言之是信愿,你对佛菩萨有一分信心,你就得一分爱护;两分信心,得两分爱护,这是对凡夫讲的。何时能得到佛菩萨究竟圆满的爱?做到无心,你就得到了。因此,信愿感得的是感应,圆满的得到是相应。感应与相应不一样;感应,我们是凡夫;相应,我们就不是凡夫了,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

诸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我们要从‘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学起。初学时,都是有心学,有心学是感应,到无心学就相应,所以要从有心学到无心。中下根性的人,依此原则修学很有效果,都能得受用。得受用之多少,看自己修学的功夫,古人说:‘一分功夫得一分受用,两分功夫得两分受用’。落实在生活行为上,《楞严经》上说‘最初方便’,就是先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修学功夫才能得力,生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美满。

观念从何处改?往昔我们念念为自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错在哪里?错在不认识自己,你并没有真正为自己。真正觉悟的人,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切众生’的范围很大,‘一切’包括一真法界、十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包括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这才是真正认识了自己,然后才懂得要爱护自己。

诸佛菩萨以法界为家,常寂光土,身土不二,法身与净土是一不是二。宗门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说法太殊胜了,谁不爱护自己的眼睛?你会如此爱护它,这是真正认识自己,真正爱护自己。所以,爱护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爱护自己,众生得善果就是自己得善果,众生造恶业就是自己造恶业,众生堕三途就是自己堕三途,‘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从此地生出来的。

我们要问,众生行善得善果,佛菩萨欢不欢喜?众生造业堕恶道,佛菩萨难不难过?如果佛菩萨因此而欢喜、难过,佛菩萨又堕落成凡夫了。诸佛菩萨用心如镜,对众生的善恶照得清清楚楚,见众生行善得福,他真欢喜;真欢喜是无欢喜,无欢喜是真欢喜。众生堕三途、堕阿鼻地狱,他真难过,真难过决定没有难过,没有难过才是真难过。这个意思很深,诸佛菩萨真的没有起心动念,他是真慈、真悲、真喜,我们体会不到。

应如何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觉明妙行菩萨跟大势至菩萨讲的方法是一个意思。所谓‘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如果有怀疑、夹杂,这个念就不清净;‘相继’就是不间断。这是真念,这是真正学佛,真正的佛子。

\

我们今天修学最糟糕的,就是有心、有情、有识、有念。可是凡夫修学成佛,这是必经之路,诸佛如来也是从这条路走出去的。他们走出去了,我们今天走不出去,原因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

佛法与世学不一样,世间学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众生起心动念用的是虚情假意,所有一切动乱的根源也是从虚情假意生的,用虚情假意决定不能解决虚情假意的问题。所以,对于‘理’要透彻了解,唯有契入这个境界,才真正能体会到业因果报的事实真相。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依教修行,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成语名称以资切磋成语拼音yǐ zī qiē cuō成...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