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佛教五大菩萨法门_2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09-10 09:43:53
在佛教教育制度中「佛菩萨」不是神明,而是我们修学的榜样。供养菩萨的意义,是提醒自己要能够见贤思齐,而不是把菩萨当神明看待,或祈求菩萨保佑。中国有五大菩萨,代表佛法五大修学的科目,与人生关係至为密切。分述如下:  初入门:以「弥勒菩萨」为代表  「弥勒菩萨」的塑像是中国传统寺庙一入山门,第一眼见到的菩萨,代表初学佛的资格与条件。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要教我们的就是「放下慾望,知足常乐」,并且学

在佛教教育制度中「佛菩萨」不是神明,而是我们修学的榜样。供养菩萨的意义,是提醒自己要能够见贤思齐,而不是把菩萨当神明看待,或祈求菩萨保佑。中国有五大菩萨,代表佛法五大修学的科目,与人生关係至为密切。分述如下:

  初入门:以「弥勒菩萨」为代表

  「弥勒菩萨」的塑像是中国传统寺庙一入山门,第一眼见到的菩萨,代表初学佛的资格与条件。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要教我们的就是「放下慾望,知足常乐」,并且学习大地:「厚德栽物,雅量容人」的功夫。

  孝敬门:以「地藏菩萨」为代表

\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内容是释迦牟尼佛讲述地藏菩萨以孝敬为根本所发的弘愿。中国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唯有孝敬才能开发我们自性无尽的宝藏。「净业三福」亦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列为第一,因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乃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是人之善良本性的流露。孝敬做到究竟圆满,是超越时空,无始无终,是尽虚空遍法界,只有诸佛如来才可达到的境界,我们若能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心,来看待每一位眾生,并将孝敬做到究竟圆满,就是成佛了。

  慈悲门:以「观音菩萨」代表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就是要为别人带来快乐,解决眾生的烦恼痛苦,菩萨教化眾生是完全出自内心的爱护,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我们若能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并且了解所有眾生与自己是一体,进一步帮助眾生离苦得乐,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了。

  智慧门:以「文殊菩萨」为代表

\

  有了慈悲而没有智慧,往往会流於溺爱与感情用事,这种教育并不圆满,所以「文殊菩萨」所代表的教学科目,就是教导我们日常生活的智慧,使我们了解:「心随境转则苦,境随心转则乐」,要做到「境智相应」;祛除妄想、执著、分别之心,达到「但自无心於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的境界,虽面对宇宙万象,心却是如如不动的。培养「不是别人使我们烦恼痛苦,而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改变不了别人,就从改变自己做起」的生活信念,凡事学习看顺眼,不与人计较、起衝突或结恶缘,不让瞋念起现行,破坏自己的功德。更进一步让自己精进,学习以较高或较广的观点处理事情,也就是破除「我执」,当执著一分一分减少,快乐自在就会一分一分增加。

  实践门:以「普贤菩萨」为代表

  「普贤法门」是代表实践圆满的法门,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吾人须瞭解:「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亦即「实践」才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的法门,也就是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够依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精神去实践,方能达到佛教教学的最高目标。

  从以上探讨,可知佛教教学的特色:

  1)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眾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绝非迷信、消极或遁世,而是要「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2)佛法的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从心地下功夫的法门。学佛要从日常生活中去体悟及歷练人生的智慧,要藉境(事)练心,要能面对逆境,勇於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

  3)佛法的教学蕴含在佛教的各项艺术中,都是时时刻刻透过六根对六尘的接触,来提醒我们、教育我们,如供养「佛菩萨」就是要提醒我们「见贤思齐」。

  4)学佛乃是学觉悟、学快乐、学自在,诵经重点是要「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及做法,因为「实践」才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的法门。

  佛法是教导我们生活智慧的教学,是变化眾生气质的工作,使眾生能够达到「化恶成善」、「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教育目标。

  了业附:佛法最终是让众生真正明白:缘起性空和因果报应,这两个终极真理!没有任何外力来奖惩人——任何期望佛菩萨伸手拯救的念头都是妄想,这也并非否定佛菩萨的存在——佛菩萨是绝对的存在。佛菩萨不可能去拯救一个没觉悟的愚痴之人,帮了这种人,这种人也不会相信是佛菩萨暗中拯救了他,反倒沾沾自喜自己运气好、大富大贵,而去造更多的恶,因此,帮了这种人,佛菩萨无形中在造恶业。因此,佛菩萨,只是告诉了我们如何觉悟、如何解脱、如何自度之离苦得乐的方法,最终,还是信不信由你,众生永远是自作自受,难逃自食其果。绝对不是信则灵,不信则妄。对信的人,佛菩萨护持加被,让其逢凶化吉,自会感恩佛菩萨的护佑而精进修行。当然,这种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必须是我们善的心力,同遍虚空尽法界无处不在的佛菩萨感应道交,才会也自会发生不可思议力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成语名称以蠡测海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成语...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成语名称以莛扣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成语名称以莛叩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