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家佛教徒学修要诀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1 09:41:33
在家佛教徒学修要诀-宗萨钦哲仁波切一、正确认识佛教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信息社会,它的特点是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我们身处在这样的社会,就不可能像农业社会那样,有很多的时间来学修。比方说,大家平常觉得自己对佛教或者藏传佛教都有所了解,但我恐怕这种了解经不起分析,若从学术的角度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就会发现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  简单地来说,佛是觉悟的意思,生命从迷茫中获得觉悟就是
在家佛教徒学修要诀-宗萨钦哲仁波切一、正确认识佛教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信息社会,它的特点是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我们身处在这样的社会,就不可能像农业社会那样,有很多的时间来学修。比方说,大家平常觉得自己对佛教或者藏传佛教都有所了解,但我恐怕这种了解经不起分析,若从学术的角度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就会发现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  简单地来说,佛是觉悟的意思,生命从迷茫中获得觉悟就是佛。佛和众生的差别,仅仅是迷和悟的差别。迷者为众生,觉者为佛。因此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觉者之法。很多书中都说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创始人是某某,一般也都说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但实际上,将佛法理解为释迦牟尼开创之法,以释迦牟尼为佛法的源头,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大乘佛教认为,世界多如微尘、众生多如微尘、佛也多如微尘,也即世界无量、众生无量、佛无量。从总体上来说,世间的成、住、毁、空无始无终,众生的生死轮回无始无终,佛与佛法的存在也是无始无终。这就如同鸡和鸡蛋的道理是一样的。从逻辑上来说,没有第一个佛,也没有第一次创始的佛法。因为佛从法中生,如果没有佛法,佛从何而来?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佛,法由谁说?没有佛就没有佛法。佛是按照佛所说法修行成佛,佛在成佛之前就有佛法;同时,佛法又是由佛来宣说。因此,法不是佛创造的,佛只是揭示、解释了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佛有无数,在我们所处的这一贤劫时期,先后要出现一千个佛,释迦牟尼是第四位佛,之前曾有灭事佛(汉译:拘留孙佛)、金寂佛(汉译:拘拿含牟尼佛)、迦叶佛三佛住世,未来佛弥勒佛是第五位佛。因此,释迦佛不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佛所说法,是承继了先佛所说法。佛法,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共修之法,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同宣之法。  慈悲善行与特殊智慧这两条,从根本上概括了整个佛法。  慈悲善行属于道德范围,包

\

括利己、利众两个方面。利己,指的是自我修养,好好做人、诸恶莫作、自己对自己的今生和来世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思想善良、品行端正、风格高尚、众善奉行,力行有益于众生的事,这又是利众道德。一切的戒律,都离不开利己利众的原则。小乘佛教以利己为主;大乘佛教则以利众为主,其修炼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自成佛,而是为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佛教的智慧是特殊的智慧,简言之就是利益众生的智慧,指的是我们在利益众生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聪明有种种,有正当的聪明,也有所谓的邪聪明。人在自私自利的时候,作恶、犯罪的心智表现就是邪聪明,这和佛教的智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智慧的前面加上“特殊”这个界定词,才是佛教所提倡的智慧,这与佛教所追求的目标有关。佛教的目的是为了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类以及一切众生的苦难处境。这种智慧的特殊性及其敏锐性,表现在对生命所遭受的苦难的种类、性质、产生原因的深刻的认识以及如何消除苦难以获得幸福快乐的方法、对策的研究和制定上。佛教的这种智慧可以叫做“众生离苦得乐的智慧”,与人类社会以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无关的智慧不是佛教所追求的智慧。这种智慧的产物就是“苦”、“集”、“灭”、“道”的四谛理论。  由此可见,佛法的本质就是利己利众的道德和智慧。对人类社会来说,美德和智慧缺一不可。佛教的功能就是帮助众生获得善德、智慧两样东西,就是使一切众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佛法无边,但离不开这个大

\

的原则和理论框架。这是佛教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特点。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成语名称以貍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成语名称以身殉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xùn guó...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