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如何见道-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6 09:38:44
如何见道? 马祖道一年轻时,初遇怀让禅师,请示道:“怎么用心,才能契合无相三味?”  怀让:“你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佛法譬如下雨,只要缘合必能见道。”  马祖:“禅师!你说的见道,是见什么道呢?道并非有形相的,如何才能见无形无相的道呢?”  怀让:“即此心地法眼,就能见道,道本来就是无相三昧,也是从心地法门自

如何见道?

 马祖道一年轻时,初遇怀让禅师,请示道:“怎么用心,才能契合无相三味?”

  怀让:“你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佛法譬如下雨,只要缘合必能见道。”

  马祖:“禅师!你说的见道,是见什么道呢?道并非有形相的,如何才能见无形无相的道呢?”

  怀让:“即此心地法眼,就能见道,道本来就是无相三昧,也是从心地法门自见其道的。”怀让担心道一禅师还不明白,所以又再补充道:“若契于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如果由此理会得透,应当名之为道。”

  道是什么?道,没有时间,无始无终;道,没有空间,无内无外。所谓真理,应该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道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长新,如何见道?只有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就是见道。

\

这就是极乐

 有一地方首长去拜访白隐禅师,请示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的呢?或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到真实的地狱与极乐。

  白隐禅师立刻将脑中所能想象得到最恶毒的话辱骂他,使得这位长官十分惊讶。刚开始时基于礼貌的关系,长官都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并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木棍就往禅师身上打去,白隐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露凶相,从后追赶的长官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

  恢复自我的长官,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急忙跪地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

  白隐禅师:“你看,这就是极乐!”

  天堂地狱在哪里里?这有三说:第一、当然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狱在地狱的地方;第二、天堂地狱就在人间;第三、天堂地狱都在我们的心上。

  我们的心,每天从天堂地狱不知来回多少次。

艳 诗

  有一位管刑法的官员陈君,年老辞职还乡,为信佛因缘,途中参访法演禅师,问道:“如何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法演禅师是有道高僧,但解释问题时却用艳诗回答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此中事不知长官会得也吗?”

  陈君应声道:“会得!”

  法演禅师问道:“会得声?会得意?”

  刑官陈君不能答。

  一日,圆悟禅师自外返寺,问道:“听说老师用艳诗和官员陈君谈论佛法,不知他会也吗?”

  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不能会得意!”

  圆悟禅师道:“诗中意思,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么又要说他不能会意?”

  法演禅师答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你道会也不会?”

  圆悟禅师听后,心有所悟,作礼退出时,忽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鼓翅鸣叫,圆悟自语说道:“此亦不是声。”遂再回法演禅师丈室,以诗偈呈明心得道:“金鸡香锁锦绣帏,竺歌丛里辞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听后,大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诣,我为你欢喜。”

  这首古人的艳诗,从字面上看,目的只是求认得声音,但诗的含意,却不是以认声为足,这是要闻声的人,能体会发声的人呼叫小玉的本心,由认声而能通达心源深处,由认声而能彼此两心相结。

  既是两心相结,那就无声胜有声了。

自己的住处

  赵州禅师一生疏散不羁,过着随遇而安、随缘、随喜、随众的生活,从来都是处处无家处处家,而他一生云水,到八十多岁都在外面行脚,有诗说:“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即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有一天,他行脚到云居禅师处,云居禅师问道:

  “你年纪这么大了,仍到处奔跑,为什么还不找个长居安身的住处?”

  赵州禅师听后,像什么都不懂似地问道:

  “怎么样才是我长居安身的住处呢?”

  云居禅师道:“山前有一处荒废了的古寺基地,你可以把它修复好居住。”

  赵州不以为然,反问道:“老和尚为什么不自己去住呢?”

  又有一次,赵州禅师到茱萸禅师处,茱萸禅师道:

  “你年纪这么大了,仍然到处云游行脚,为什么不找个地方住下来安心修行呢?”

  赵州禅师感慨地说道:“你说什么地方可以给我住下来安心修行呢?”

  茱萸禅师不以为然地反问道:“你不必问人,总之,你年纪这么大了,连自己的住处都不知道,像你这样说话可以吗?”

  赵州禅师闻言,不禁肃然起敬地回答:

  “我三十年纵马驰骋山水,随缘生活,想不到今天才被驴子踢了一脚。”

  赵州禅师行脚,是因当初有僧问他:“将来劫火焚烧的时候,四大五蕴的身体还坏也不坏?”赵州答说:“会坏。”僧再问:“既然身体会坏,那就随他去了。”赵州答:“随他去!”对赵州的回答,其僧甚疑,赵州也犹豫起来,所以就遍历山川,到处行脚,访师决疑,所谓“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赵州年八十岁,仍行径百邑,以求抉择去疑痛快而已。其实赵州行脚,早就找到长久住处,所谓“来时自有去处,动中自有静趣。”驴子踢了一脚,不过多一次提起。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

  “哪里个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见语言者是!”

  石头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有见有言即是妄心,在言语的上面还见不出你的真心!”

  宝通惭愧,日夜参究,什么才是自己的真心?经过十天以后,宝通禅师又回来请示道:

  “上次的回答不对,今天,我知道什么是我的心了。”

  石头禅师问道:“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扬眉瞬目。”

  石头禅师继续问道:“除却扬眉瞬目,请将心来!”意即不可用动作,心不是扬眉瞬目的动作。

  宝通道:“若如是则无心可将来!”

  石头禅师提高声音说道:“万物原来有心,若说无心尽同毁谤。见闻觉知,固是妄心,但若不用心,又如何悟入?”

  宝通禅师终于言下大悟。

  “心”者,离一切相,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一切动作(扬眉瞬目)相,更要离一切虚妄心缘相,此离一切相之心体,说有即不对,说无也是过。正如惠能所说:“不思善,不思恶,就恁么是上座的本来面目?”参禅者会也否?

  为什么禅师们经常都说无心才是禅心呢?因为有心都是虚妄心,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每天从天堂、地狱不知有多少个来回,禅者若能将自己安住于无心之处,正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唯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是此义。

上座何在

 黄檗禅师叫临济禅师送信给同门沩山灵佑禅师。

  沩山禅师叫仰山禅师负责接待临济,仰山拿到信后,问道:

  “这封信,既是黄檗上人的,请问哪里一封是上座的呢?”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就说道:“我的已经交给你了。”

  于是他们二人就一同去见沩山灵佑禅师,沩山问临济道:“黄檗禅师那里有多少僧徒?”

  临济禅师道:“有七百人。”

  沩山禅师再问道:“由什么人担任上座?”

  临济禅师道:“刚才我已经请仰山师兄把信给你了。”

  仰山禅师把信拿出来,说道:“信是在这里,上座不知在哪里里?”

  临济禅师反问沩山禅师道:“请问这里有多少僧徒呢?”

  沩山禅师说:“有一千五百人。”

  临济禅师道:“人可真多啊!”

  沩山禅师说:“你老师黄檗那里也不少。”

  临济禅师道:“既然人多,请老师还给我们一个上座!”

  沩山禅师不答,只嘱仰山送临济一程。

  仰山禅师在路上对临济禅师说道:

  “你去北方吧!那里可以找到上座。”

  临济禅师拍手说道:“会有这种事吗?”

  仰山禅师毫不犹豫地肯定道:“你尽管去吧!是上座的自然认识上座,只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临济禅师来到镇州以后,普化禅师确已经先在那里,当临济禅师要建僧堂时,就请普化禅师为上座从旁协助。就在临济禅师的教化正盛行时,普化禅师就自行入灭了。

  禅师对一些人事悟境一向以不说破为主,但禅师们老婆心切,接待学人又以慈悲为重,遮遮掩掩,就要靠会意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成语名称以虚为实,...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成语名称以蠡测海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成语...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