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如何开展悲心?如何道心不退?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6 09:35:49
请问法师,如何开展悲心?如何道心不退?明证法师开示: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开展悲心?我们大家都是修学大乘佛法的,都是愿意帮助众生解脱和成佛的,所以都要发起无限的悲心,菩提心里边包含着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第一、就是大悲心;第二、是大愿心;第三、是大智慧心。大悲为根本,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大可不必费这么大的精力,学这么多的法,因为小乘他不发四弘誓愿地,众生无边誓愿度,他不度,他只度自己,所以,也不

请问法师,如何开展悲心?如何道心不退?

明证法师开示: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开展悲心?

我们大家都是修学大乘佛法的,都是愿意帮助众生解脱和成佛的,所以都要发起无限的悲心,菩提心里边包含着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第一、就是大悲心;第二、是大愿心;第三、是大智慧心。大悲为根本,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大可不必费这么大的精力,学这么多的法,因为小乘他不发四弘誓愿地,众生无边誓愿度,他不度,他只度自己,所以,也不需要法门无量,学那么多的法门多费力气,就学一个解脱道,断了我见,断了我执,就够了,小乘也不要成佛,所以,大乘的菩萨之所以要成佛,就是由于大悲心的驱使,因为可怜众生没有人教,所以,发愿要成佛,成了佛以后有巨大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够教化众生,像诸佛一样度众生无有穷尽,因此发大悲心,有了大悲心以后,就会有大愿心,愿生生世世和众生在一起来教化众生,愿生生世世跟随佛来学习智慧,最后成就 佛道,有了大悲心,有了大愿心,当然就会逐渐地有大智慧心,因为成了佛以后有无量无边的智慧,就可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也就是说你有了这个智慧,你有了这份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怎么度众生呢,成了佛以后就没有问题了,千处祈求千处应,可以满足众生的一切,当然我们在这当中会有很多的疑问,譬如我身体不好,我求释迦牟尼佛,怎么把我的身体弄好,但是我求了半天,身体还是不好,很多人都有这个体验,昨天我回答问题,有人也问,我说,如果一求佛菩萨病就好了,世间的医院就不用开了,对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连医生都不要当医生 了,他有病他也去求佛菩萨就好了,但是事实不是如此,医院好像越来越多,越盖越大,药的种类,花样翻新,千姿百态,包装也越来越好,但吃了是越来越不管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有业障,佛不能替我们消业障,要靠你自己消,怎么消?要修行,你不修行,想只要拜拜佛,阿弥陀佛,然后病就没有了,这是妄想,不可能,所以,不可以妄求,要正求才可以,求什么,要求智慧,因为只有智慧能够解脱,一切忧愁烦恼,但是我们平常的人不懂,一求就是求财,求身体好,求小孩子能够上大学,求家庭平安等等,要知道,往昔所造无量诸恶业,那些业果要成熟的话,佛菩萨也不能干预,要靠业果自己成熟,然后消掉,这也是佛菩萨的慈悲,因为有的时候,人就是要得病,得了一场病以后,身体就好了,因为业障消除了,你就不让他得病,现在的医学就在做这种相反的事情,就不让他得病,譬如感冒就是治病的,很多感冒本来是消除疾病的,可是人们不懂,一感冒以后,因为感冒很难受,就赶快吃药把它压下去,你这一次压下去,下次压下去,压到一定程度吃什么药也压不住了,病就爆发了,然后就完了。

所以,佛菩萨其实是想帮助众生,可是他所用的方法,你不理解,并不是佛菩萨不灵了,佛菩萨很灵,所以,我们求佛菩萨要正求,不能够乱求,那怎么求呢?好比说求财,大家都想发财,哪一位不想发财,你命里边有财,佛菩萨可以帮你,你命里边没有佛菩萨也无法帮你,你往昔你不修布施一毛不拔,这一世你受穷,那是肯定的,要想自己转变命运,现在再穷也要去布施,越穷的人越不想布施,越不想布施越穷,为什么?因为有穷的习气,就是有悭贪的习气,越布施财产越多,你看很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因为本来他的财富就是因为往昔他肯布施才有的,我们河南佛教学院这位老总,盖了一个佛教学院包含一个寺院,花了多少钱,请了那么多老师,专家,教授,都要花钱,他不是小布施,他是大布施,因为他的计划很宏大,不仅是现在这些,工程大概有五期,现在只是第一期而已,寺院盖好了还没有装修,要装修,据说装修的钱比盖的钱还要多,他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因为他往昔就善于布施,成了习惯了这一世不由自主他就布施,为什么布施,因为有钱能布施,我想布施十个寺院,没钱,怎么布施,如果我现在有五亿,我给海涛法师三亿,但我没有,没有办法,他为什么有钱,因为他往昔就大布施,所以,这一世就有钱,所以,改变命运要靠自己修行,修布施才会有,你只求一求,如果你命里没有,也是没有办法的,命里有可以,命里有,让它早一点现前,可以,早一点现前的意思是什么,就是预支未来的福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求佛菩萨,求财求到了,求到了以后,你要用这些财来供养三宝,增加你后面的福报,这才叫如理如法,如果你的福报本来就不是很大,佛菩萨帮你得到以后,你花天酒地挥霍浪费,很快,福报就没有了,然后再去求,佛菩萨又给一点点,不如原来那么多了,因为你没多少了,第三次再求佛菩萨,佛菩萨就不给了,完了,说佛菩萨不灵了,前两次蛮灵的,这次不灵了,哪里是佛菩萨不灵,是你自己不灵了,为什么不灵,因为福报没有了,不能预支了,因为你没有用佛菩萨让你现前的这些财产,金钱,去修更大的福报,你不懂,这个就叫妄求,叫乱求,不如理,不如法。

所以,我们大家要想好好地求,我告诉你秘密,其实根本就不是秘密,符合佛法就好了,你去求佛菩萨,同时要进行布施,或者布施完再去求佛菩萨,因为你有功德了,像我们昨天回向,我说,大家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受持八关斋戒,很多人参加不是一、两个人,然后又二十四小时念佛,我们有功德可以回向,没有问题,不用担心,回向就说一句话就行,如果没有功德,说十句也没用,对吧,我们求的时候还要发愿,后面还有话,要继续说,如果我求来财产我要供养三宝,除了使我自己身体好,生活好,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佛法,使我有能力去布施去供养那些穷人,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大众,你这样发心,佛菩萨高兴,欢喜,支持你,而且你如果有可能你懂得道理的话,你再加上,我要好好地学佛,我要增加智慧,求佛菩萨再给我智慧,这样就比较圆满了,这叫正求,叫如理如法地求 ,有的人,一听我说这个话以后,顿时就发了一个愿,这个愿我也不能说它大小,他说,好,我求佛菩萨给我多多的钱,我要帮助明证法师盖一座辉煌的寺院,他的意思就是我要验证这件事情,我发了这么大的愿,我不是为自己,这个钱应该马上到手,他就是这个意思,我了解,结果没有到手,如果这样一发愿,钱就马上到手的话,那就太好了,问题是你这个愿它现实不现实,是不是,就是你的命运里边,有没有这个福报,有没有这么多的财产,可以给你现前让你用,你往昔没有修,那么大的布施,不能现前,佛菩萨不能替你,去别的地方,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给你用,不可能,我们用佛教的方式,好比说诵经,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等,我们来做这些事情,戒杀,吃素,放生,念佛,持戒,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真能够这样做,我们实际去修行,当然我们的悲心就可以开展出来,通过实践才可以开展出来。

如何道心不退?什么叫道心,道心就是修道的心,道有几种?

\

在佛法里有两种,一种,解脱道,第二种,成佛之道,解脱道就是小乘,成佛之道就是大乘,除了这两条道,再没有第三条道了,如果有,对不起,旁门左道,不是佛道,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人,我们不发小乘那个愿,光求自己解脱,我们要发成佛的愿,要有成佛的道心,不退有五种,第一、信不退,第二、位不退,第三、行不退,第四、念不退,第五、究竟不退,一共五种。有人问,怎么才知道我信不退呢?如果进入初住位的话,信位就不退了,因为你已经进入另外一个层次了,前面已经满足才能进入,就这么简单,大乘菩萨修行有五十二个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然后加上等觉,妙觉, 五十二个次第,前边的十个就是十信位,当你进入初住位证明你十信位满足了,还有一个判断方法,只要你发起,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当然首先有信才会发这个愿,就证明你的信位已经满足了,我说的意思是,你真实地发起了,不是假的,不是嘴说的,那就证明你这个人的信位满足了,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只有三不退,为什么只有三不退?因为信位满足了,修完了,另外,还没有成佛,当然究竟不退还没有,只有当中的三个不退在,怎么才能够不退呢,要靠修持,实际地去修持,有的人说我们每天在修持,我们不是没有修持,那难道我们不是实修吗?你是实修,但是不深刻,不是特别具体不是很落实,你跟别人再一相比,你就知道了,好比说,你修持念佛有一下没一下,想起来多念两句,想不起来算了,人家则不然,人家念佛把时间分割,好比说三分钟算一个小节,念过去,三分钟之内,大概有一、两个妄念,好,第二个三分钟再一念有一个妄念,第三个,居然没有妄念,第四个结果跑出四个妄念,他很清楚,几分钟,几分钟地这样念,那你跟他相比,是不是他比你实修,对不对,另外,持戒,你也受戒了,他也受戒了,两个人都有五戒证,可是你受戒以后,不怎么遵守,认为无所谓,你只是名义上受戒,不是真正地受戒,另外一位严持不犯,而且忏悔自己往昔今生造的所有的恶业,一条一条很具体地忏悔,我杀了几个蚂蚁,杀过几个小虫子,我杀了什么鱼,都把它发露出来忏悔,你从来就不知道还有这回事情,那你们两个人谁实修,不是一看就知道了吗,人家经常进行二十四小时念佛,念一次不行,以后有时间自己再念一次, 你从来就没有念过,一天都没有念过,那两个人谁实修,所以,实修和不实修是有区别的,不是没有区别,如果实修就能够巩固道心,就会不退,如果不实修,就很容易退失。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成语名称以蠡测海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成语...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成语名称以莛扣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成语名称以莛叩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螳挡车 以螳挡车

以螳挡车成语名称以螳挡车成语拼音yǐ táng dǎng chē...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