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女众都结跏趺坐?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4 09:40:53
跏趺坐乃佛及佛弟子盘腿而坐之独有姿势,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之一。「趺」是脚背;「跏」是「加」字之别写,只用于此词,意即把物品置放于高位或将之架起,例如「加冕」「加冠」。结加趺坐或加趺而坐: 即盘腿坐时,把左右两趺架起,置于右左大腿之上。佛教典籍对加趺坐推崇备至〔注一〕,固知其功德殊胜也,无奈身难堪任久坐之故,虽是人天所共慕,亦不免乎诤谤;而此中女众是否适宜加趺而坐,则事更幽微矣!据《阿含经》记载,佛

跏趺坐乃佛及佛弟子盘腿而坐之独有姿势,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之一。
「趺」是脚背;「跏」是「加」字之别写,只用于此词,意即把物品置放于高位或将之架起,例如「加冕」「加冠」。结加趺坐或加趺而坐: 即盘腿坐时,把左右两趺架起,置于右左大腿之上。
佛教典籍对加趺坐推崇备至〔注一〕,固知其功德殊胜也,无奈身难堪任久坐之故,虽是人天所共慕,亦不免乎诤谤;而此中女众是否适宜加趺而坐,则事更幽微矣!
据《阿含经》记载,佛在世时,女众加趺坐者,大不乏人。其中,佛之姨母,从佛剃度,名大爱道,世间之有比丘尼,伊其始也;出家之后,领众修行,为群尼之表率,登地证圣,垂范千古,最后更示现加趺入灭。同世众多比丘尼,尽以禅寂为乐,昼夜皆能宴坐自严〔注二〕。佛法自天竺东传来华,隋唐以前,中土以仍风尚坐禅之故,《比丘尼传》所表六十五人当中,志心禅寂者亦有十数,都精勤勇锐,犹胜须眉;且能导引在家善信,劝发渴仰,王妃女眷,咸慕禅修,尝启建禅七,克期取证〔注三〕。
唐宋以降,至于今时,女众结加趺坐之事,典籍中已鲜有载录矣!间或有之,亦如凤毛麟角〔注四〕。
今古之所以迥异如斯,考其原由,「道心唯微」,人皆畏难怕痛,是其主因,而诸律典之相继译出,并广行于唐宋以后,则不幸有其成为「道障」者也:
《摩诃僧祗律》卷四十记述,佛在世时,尼众之中发生一事〔详见注五〕;事后,佛语曰:『汝云何加趺而坐?从今以后不听,坐法者当屈一脚,以一脚跟掩疮门。』后世颇有尼僧辄据此以为宝训,视趺坐为洪水猛兽。
世尊若真「不听」女众结加趺坐,必如〈八敬法〉一般,明令行之。须知,古时物质条件与今不同,女众道场之中,衣裤家具等都昔非今比,女众于月事期间缺乏遮护,天竺位处热带,席地而坐时,确易招惹虫蚁等附腥之物;驱蛇之后,世尊指示: 俟后尼众于月事期内,倘无遮护,不宜加趺而坐,当屈一脚,以一脚跟挡掩阴户,可免其事重演。只因事涉不文,难以详细描述于以男众为主之僧团律典之中,

\

致行文过于简略,引起误会;且律法中类似之「小小戒」,许多是世尊为杜蜚语、避世嫌而随宜说出,与出世道业本不相干。
女众中不少「有心人」以不愿习坐之故,久已百计千方,制出种种理由(举例如下),欲求「免役」,佛世既有此事,一旦闻之于耳,焉有不奉为大戒,矢誓终身不会违犯!甚至加以附会引申,谓「女众趺坐有失庄严」「女人趺坐会伤身坏体」,自误之余,几许女众慧命更因此惨遭扼杀,宁不悲哉!
或曰:「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信焉。举例:「我是净土宗」「修心而已」「福业圆满自然成办不劳修习」「此法非再来人不堪任也」「会走火入魔」「身有宿障」「脚长、脚短」「肥、瘦」………。
【注一】
1.《大智度论》卷七载:「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见画加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以是之故,…佛教弟子,应如是坐。」又《嘉祥法华义疏》卷二曰:「结加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又《大日经》不思议疏卷下曰:「…别此坐者,非圣坐也;若欲求菩提,学佛坐为得。」(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 天华实用佛典丛书)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 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 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惛睡,唯加趺坐,无斯过失。…复次,如是威仪,违恶法故,谓余威仪,顺淫欲等诸不善法,唯加趺坐,能违彼故。」又:「如是威仪,…能引导人天龙鬼阿素洛等,令入佛法;…能发

\

起人天龙鬼阿素洛等,敬信之心。…复次,此是不共外道法故,谓余威仪,外道亦有,唯加趺坐,外道无故…。」(详见《法相辞典》朱芾煌编纂 台湾商务印书馆)3.《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乃智者大师之师尊 天台宗三祖慧思尊者所撰,共两卷,阐述坐禅功德,指出「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如来一切智慧,及大光明、大神通力,皆在禅定中得」;佛在说法之前,必「先入禅定」,遍观众生根性差异,然后随机化度。而为佛子者,若能「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众生、断烦恼」;「若不坐禅,平地颠坠」。又引《妙胜定经》言:「若复有人,不修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复大精进,恒河沙劫讲说是经,不如一念,思惟入定。何以故?但使发心欲坐禅者,虽未得禅定,已胜十方一切论师,何况得禅定!」(大正藏第46册)4.《普劝坐禅仪》乃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所撰,全书一卷,只七百多字,普劝行者坐禅,主张把坐禅作为修行之根本,指出:坐禅乃是目的,不是手段,无论已否开悟,抑或悟后起修,坐禅均极重要。考道元于南宋嘉定年间来华,得法于天童如净禅师。回国时,师嘱以「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国王大臣,只居深山幽谷,接得一个半个,勿令吾宗致断」。回国后即造此书,布弘大法,常示学人:『参禅者身心脱落也,不用烧香 礼拜 念佛 修忏 看经,只管打坐而已。』以坐禅为入佛之正门,并强调「禅戒一如」:『坐禅时,有何戒不持耶?何功德不来耶?』(大正藏第82册)【注二】
1.《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盘品〉:
․ …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还入第四禅,…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入三禅,…入四禅,已入四禅,便取灭度。尔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都踊中央没;又四面凉风起,诸天在空作倡伎乐,欲界诸天涕零悲泣,犹如春月天降甘雨,神妙之天杂碎优钵华香,又杂碎栴檀而散其上。尔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梨施瞿昙弥比丘尼、舍瞿离比丘尼、奢摩比丘尼、钵陀兰遮比丘尼、婆罗遮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如此上首五百比丘尼等,各各于露地敷坐,飞在虚空,于虚空之中坐卧经行,作十八变,乃至入想知灭,各取灭度。……2.《增一阿含经》卷五十: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舍卫城内有比丘尼名曰婆陀,将五百比丘尼于彼游化。时,婆陀比丘尼在闲静之处,而自思惟,结跏趺坐,系念在前,自忆无数宿命之事,……3.《杂阿含经》卷四十五(佛光版第1182至1191经),分别述说诸比丘尼禅坐晏安,不受魔王波旬所娆乱: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阿蔼毘比丘尼,住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时,阿蔼毘比丘尼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持尼师坛,着右肩上,入安陀林坐禅。…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住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晨朝着衣持钵,至舍卫城乞食。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毕,持尼师坛,着肩上,入安陀林,于一树下结跏趺坐,入昼正受(意即: 宴坐晏安)。…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优钵罗色比丘尼…晨朝着衣持钵…乞食。食已…入安陀林,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毘罗比丘尼…晨朝着衣持钵…乞食。食已…入安陀林,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毘阇那比丘尼…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 ……【注三】
《比丘尼传》南北朝时梁释宝唱所撰(大正藏第50册),凡四卷,收集自东晋升平之初,至梁天监十一年(公元511年)一百五十年间,尼僧六十五人之传记。部份节录如下:
․僧果尼师「…年三十四矣,时宴坐经日,维那故触,谓言已死,惊告寺官;寺官共视,见果身冷肉强,唯气息微转,始欲徙。便自开眼,语笑寻常,于是愚者骇服。…」
․静称尼师「…戒业精苦。…游心禅默,永绝尘劳。…常有一虎,随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年九十三,无疾而卒也。」
․法相尼师「…(有尼名曰慧宿)建禅斋七日,至第三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
․慧浚尼师「…深禅秘观,无不必入。…禅味之乐,老而不衰。…」
(以上录自卷二)
․僧猛尼师「…澄情宴坐,泊然不测。…」
․僧盖尼师「…博听经律,深究旨归,专修禅定,惟日不足。…乃别立禅房…宴默其中。…终日清虚,通夜不寐。…时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许…,精进有行业,亦以禅定显闻也。」
․法全尼师「…端庄好静,雅勤定慧。…后师审隐,遍游禅观,昼则披文远思,夕则历观妙境。…」
․昙简尼师「…禅思静默,通达三昧。…」
․净珪尼师「…三业禅秘,无不善达,神量渊远,物莫能窥,遗身忘味,常自枯槁。…」
․慧绪尼师「…十八出家,住荆州三层寺。戒业具足,道俗所美。时江陵有隐尼,西土德望,见绪而异之,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尝同居一夏,共习般舟,心形勤苦,昼夜不息。…时有玄畅禅师,从蜀下荆,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豫章王妃及内眷属,敬信甚深,从受禅法,…欲建禅斋,遣信先谘请,尼云甚善。…斋竟,自索纸笔作诗曰: 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忽请作七日,禅斋不得休。…作诗竟,言笑接人。…」
․昙勇尼师「…常以禅律为务,不以衣食经怀。…」
(以上录自卷三)
․净秀尼师「…尝三人同于佛殿内坐。…他日又与数人于禅房中坐。…同住十余人皆以禅定为业。…」
․僧念尼师「…贞节苦心,禅思精密。…齐永明中,移住禅林寺,禅范大隆,诸学者众。…年九十…卒。」
․净贤尼师「…有干局才能,而好修禅定。…复有慧高、宝颙,皆知名。慧高坐禅诵经,勤营众务;宝颙讲法华经,明于观行。…」
․净行尼师「…晚节好禅观,菜食精苦。…」
․僧述尼师「…率其同志二十人,以禅寂为乐,名曰闲居。…宋齐之季,世道纷喧,且禅且寂,风尘不扰。…」
․道贵尼师「…十七出家,博览经律,究委文理,不羡名闻,唯以习道为业,观境入定,行坐不休。…齐竟陵文宣王…为造顶山寺,以聚禅众,请贵为知事,固执不从;请为禅范,然后许之。…端然寂坐,曾无间焉。…」                    
(以上录自卷四)【注四】
1. 香港数十年前,有一「村妇」,于大屿山宝莲禅寺静七期内,加趺而坐,凝凝不动者数小时,四众哗然,咸愧不如;其时彼仍未谙工用之事,或教以参话头,无所得,虚云老和尚晓以念佛,即能迅速契入;后来预知生西时至,向大众告假毕,趺坐而逝;时誉以为:开港以来第一人也。唯此事只口耳相传,未见载于史册。2. 台湾有「无名比丘尼」者,「长年不倒单,日间盘坐水泥地上,夜里在那无桌无床之静室中独坐,曾有三十多天不出单房之纪录」、「长年只喝大悲水,不吃饭」、「长年只穿一袭千补百补衲衣」、「长年赤足」,并「已禁语廿多年」。 陈慧剑居士闻而奇之,于1983年7月往访于苗栗大兴善寺,其后以〈无名比丘尼随访录〉为题,撰文记述。【注五】
1.《摩诃僧祗律》卷四十〈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余〉:
․ 尔时比丘尼初夜后夜跏趺而坐,时有蛇来入疮门中。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应与某甲药,蛇不死而还出。』即与药而出。佛言:『汝云何跏趺而坐?从今以后不听,坐法者当屈一脚,以一脚跟掩疮门。』2.《十诵律》卷四十〈第六诵 明杂法之五〉:
․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中前着衣持钵行乞食,食后以尼师檀着左肩上,入安陀林中,大坐(即:跏趺而坐)一树下,时有蛇来入女根中。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大坐,若大坐突吉罗,若展一脚坐不犯。』(突吉罗: 又作独柯多,意译为轻垢、小过,乃犯戒所得轻罪之称谓。唐法砺《四分律疏》卷六谓: 突吉罗者,为防患于未然故。)
․ 佛在舍卫国。尔时比丘尼月忌未止,至祗洹听法,坐比丘敷具上,有血污之。陀骠力士子知众僧敷具,余日浣时,嫌言:『诸比丘尼有如是病,何故坐僧敷具上!』是事白佛,佛言:『从今若比丘尼月忌未止,不得坐僧敷具上,坐者突吉罗。』3.《四分律》卷四十九〈第三分之十三 比丘尼揵度之下〉:
․ 时比丘尼结跏趺坐,血不净出,污脚跟指奇间,行乞食时,虫草着脚,诸居士见皆嗤笑。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应结跏趺坐。』彼疑,不敢半跏趺坐。佛言:『听半坐。』
․ 时比丘尼破戒有娠,在悬厕上大小便,堕胎在厕中,除粪人见之,讥嫌骂詈,言:『比丘尼无有惭愧,不修净行,外自称言: 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云何堕胎在厕中,如贼女、淫女不异。』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应在悬厕上大小便。』彼比丘尼有疑,不敢在水上厕大小便,佛言:『听。』
․ 时难陀比丘尼,至华树下经行处,有贼将去淫弄。彼有疑,以此因缘白佛,佛问言:『难陀,汝觉乐不?』答言:『如似热铁入体。』佛言:『无犯。比丘尼不应独至如是经行处。』
․ 尔时莲花色比丘尼于阿兰若处经行。此比丘尼颜貌端正,有年少婆罗门见而系心,即捉欲犯,比丘尼言:『于我当往某处。』彼即放,莲花色比丘尼至彼处,即以屎涂身,彼婆罗门瞋,以石打头,两眼脱出;莲花色不忆,有神足后乃知,即以神足飞往佛所,头面礼足已,却住一面,佛言:『此比丘尼信乐,眼当复还。』即如言还复如故。彼比丘尼有疑,佛言:『无犯。比丘尼不应至阿兰若处。』备考 本文载于《香港佛教》2004年10月总第533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

以莛扣钟成语名称以莛扣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

以莛叩钟成语名称以莛叩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kòu zhōn...

以螳挡车 以螳挡车

以螳挡车成语名称以螳挡车成语拼音yǐ táng dǎng chē...

1997年8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1日出...

1997年8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17日...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