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3 09:37:20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一)黃念祖居士主讲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一)  黃念祖居士主讲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是因为大悲心切。他做太子时看见鸟吃虫子,看见众生为了生活而互相吞吃;又看到有老人,有病人,有死人,人有这么多的苦痛,老,病,死皆不能免,自己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去救度,于是就出家了。当时印度许多种外道,现在西方人学东方,对于印度的婆罗门外道(梵)还是学的。梵水平很高,相当于中国的老子。太子出家后,对所有的外道名师,一一参拜求学,但很快就达到老师的造谐,同老师相齐等了。再要前进,就须另找新老师了。于是从一个又一个,全都学遍了,仍是不行,只有靠自己。就在菩提树下,结吉祥草为座,发大誓愿,不证菩提不起于座。在腊八夜里,一眼看见明星豁然大悟,彻见本来。悟时开口的第一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有生命有情感的生物,都具有如来(如来是佛十号之一,就是佛)的智慧与功德。佛就是觉者,最彻底的觉悟者。一切众生在迷惑之中,尚未觉悟,可是都已经具有如来的智慧和功德,这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没有任何人说过的。中国人读四书五经,老子道德经,诸子百家,都没有这样的语言。老子是恍恍惚惚的有这么点体会,说道:"恍兮!恍兮!其中有物,吾不知其谁氏之子,象帝之先。"所以老子就比孔子高了。"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功德,怎么当前你不显出来呢?鸟还要吃虫子啊!虫子还要被鸟吃呀!你们不都是佛吗?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妄想执着的障碍,对于自身本具的智慧光明种种功德之相,不能证得。很简单,就这四个字:"妄想执着"。因为妄想,妄就是虚妄,就是错误的。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物质,时间,空间,都是由于人的错觉,佛教则说由于妄想,因心在妄动,才看见万类万物。我们不但有妄想,而且执着。坚持所见,搞什么就着什么,抓着什么就粘在什么上头,摆脱不开。执是坚持,着是粘住。妄想是错误,执着是坚持错误。由于妄想执着,所以众生就不能证得。本有的佛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完全显不出来。  本师世尊以上的开示,道破了宇宙的玄秘,也道尽了宇宙的玄秘,这是十方如来的心髓,是三大藏教的源泉,一切经论,一切修行法门,莫不从此推演而成,因此这是圣教的基本;一切法门的出发点,也即是一切法门的归止。一切莫不从此语流出,一切也莫不流归此语。一切众生,蠢动含灵,平等平等,同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即是同具佛性。佛性即是妙明真心,法身如来,真如,实相等等。所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差别者是本体,凡事有体有相有用,在本体上无差别,可是在相用上就有差别。如来离妄,所以成圣。众生执妄,沉沦六道,虽然本具佛性,依旧昏迷不觉,若欲转凡成圣,只在远离"妄想执着"。众生堕在妄中,坚持不放,胶粘绳缚,虽然本有法身,可是法身的神妙相用,无法显现。更严重的是,自有佛性,不能认识,不敢相信,如《首楞严经》所说自己本来有头,可是偏偏认为自己无头,四处狂走,另觅自头,所以学佛首先须认识,自头从未丢失过,何须"头上安头"。若问如何辩认,请看临济禅师法语:"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里求文殊,找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你欲识文殊么?只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又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而出入。""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临济禅师直指目前众生用处,眼见,耳闻手执,足奔,都是通贯十方的心法。即是六道神光,也正是自心的"无位真人"(临济喜用此语,意指妙明真心,自家的法身佛)从自己面门出入。这就是活文殊,也即是"你目前用处"。目前的"用"必然有体,其体就是无位真人,是他从面门出入。从体起用,从用使你认识活文殊。这就是从用显明了本体。体用两者关系可归纳为"从体起用,'用'显本体。"迷人不识本头,只因妄想执着,于是奔走找头,狂心不歇,这就是众生。一但觉知本头就安住在脖子上,于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别无他术,只是消除其错误颠倒的"妄想执着"而已。这即是最真实,最彻底,最直接,最了当,最殊胜,最圆顿的  "修"。盖"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性修两方面可归纳为"从性起修,'修'明自性。"
1 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业障,妄想就是轮回业。
2 凡夫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全是打妄想。
3 《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4 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
5 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
6 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7 一念不生,是真心;动,即是妄心。
8 我们的念头非常之杂,许许多多的杂念都是从一念生的。
9 一念是根本,一念是真实,二念三念叫妄想,不是真实。
10 如果能够把二念三念舍掉,恢复到一念,真心就现前了。
11 真心里头没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12 妄想是无明烦恼,办一切事,不感情用事,即能破无明。
13 人在没有妄念的时候,就有本能;那种能力,是无可限量的。
14 妄想是习气,是假的;觉的时候,妄想就没有了。
15 打一分钟妄想,不如念一分钟佛号。
16 尘沙烦恼是从分别起来的;对世出世法不分别,你就超越十法界。
17 事事不分别,就没有三世果报。
18 不起分别心,即可以不执着;去执着,即可以断烦恼。
19 以“无分别心”观察一切法,在一切境缘中都无障碍。
20 无分别心,一律平等,令一切众生得益。
21 学佛的人对一切事,知道得愈少愈好,多则分别心多。
22 平常用的是分别心;从今以后,用不分别的自性。
23 对于一切境界,知道了就算了,一有好丑善恶的分别心,就染污了。
24 执着是见思烦恼,包括见惑和思惑。
25 见惑有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
26 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现在哪一个不说身是我呢?对这个身非常地爱护

\

,以为身就是我,这是错误的。
27 凡是相对的,都是边见。有大就有小,有我就有人,有是就有非,有正就有邪,这都叫边见。
28 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一般人叫成见。
29 在修因、修行方面的成见,叫做戒取见。
30 在果报上的成见,叫做见取见。
31 邪见,不属于上面四大类,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
32 思惑有五大类:贪嗔痴慢疑。
33 “贪”是贪爱,这是生死根本。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就是爱欲在推动。
34 “嗔”是嗔恚。嗔恚是修定最大的障碍,不要说出世间定你不能成就,世间定也不能成就。
35 “痴”是愚痴。愚痴就是邪正、是非、真妄不能辨别。
36 “慢”是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是严重的障道。
37 “疑”是对佛法、正法怀疑。这个损失太大,因为佛的教训是我们这一生得度的机会,你一怀疑,这个机会错过,那就太可惜了。
38 佛法自始至终都是叫我们打破执着。
39 没有执着的人就叫佛菩萨,有执着的人就叫凡夫。
40 学佛要学“傻”,对任何事,不必执着、计较。
41 工作里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不会累。
42 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切的作为为众生,不是为自己,对自己来讲无作,对众生来讲,作了,叫“作而无作”。
43 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尽量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
44 妄想分别执着是烦恼,烦恼断一分,智慧就增长一分。
45 只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46 妄想分别执着一天比一天淡,我见渐渐消除,即是见性的征兆。
47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妄想分别执

\

着是根本的大病,要把这个改掉,念念都归阿弥陀佛。
48 妄想分别执着是情执,是烦恼;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极乐。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蛋碰石 以蛋碰石

以蛋碰石成语名称以蛋碰石成语拼音yǐ dàn pèng shí成...

以螳当车 以螳当车

以螳当车成语名称以螳当车成语拼音yǐ táng dāng chē...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以荷析薪 以荷析薪

以荷析薪成语名称以荷析薪成语拼音yǐ hé xī xīn成语...

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成语名称以莛撞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