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女身不碍成佛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3 09:36:40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

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她们取了一本佛教的书,没想到那本书一开头就说,女人的业障深,欲望重,如果要以女身成佛道是绝不可能的,还说到,女人是五漏之身,男人比女人多修五百世等等。

“我们几个人看了大为吃惊,我们虽然不信佛,对佛教的精神义理都是十分崇敬的,看了这一段却大打折扣,原来,佛教连男女都不平等了,还讲什么众生平等呢?”她说。

她的活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

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

女人的最高肯定

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来正视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佛教经典对男女问题有没有真实的认识呢?是不是超越别的宗教呢?想必是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更想知道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业看看佛陀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中的妇女的地位。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

有一位达摩难陀法师曾用英方写过一册《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对佛陀时代的妇女地位有简明的描述,他写道:“女人被当做物品而受到极端的歧视,她须足不出户而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并且要操持家务。有些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僧侣虽然妻妾成群,却认为女人所烹调的食物为不洁而令其远离庖厨。女人也因此被视为祸水,而唯有不断让她们操持家务才能使她们远离邪恶。

已婚妇女若是不能生育或产下男丁以传宗接代,就可能屈为小星,甚至被休掉。因为一个家庭要是没有子嗣传递祖宗香火,在当时被看做是大逆不道,并且唯有儿子方可承袭祭祀祖宗的仪礼,使得父祖和先人获致安息,否则他们可能会变为厉鬼而令家庭不宁。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所以一个及笄的女孩要是仍旧小姑独处的活,便会受到他人的物议和鄙视。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靠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狱众生的佛性都平等了;何况是男女!二是业力轮回之说,从前的人可以把一切洁、倒楣的果都推给妇女,佛陀的说法是因果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好坏都是自己造成,与妇女无关。这两种说法无形中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

如来性是丈夫法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得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如来性(佛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沦》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达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我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以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实物,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一位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只有八岁,智慧利根,善于知道众生诸根行业,对经义也能得其总持,因为能受持这甚深秘藏的妙法莲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在刹那之间发菩提心就得不退转,并且辩才无碍,慈悲顾念众生如自己的孩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之,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行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个规点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小乘一般观点,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说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

发大乘者,不见男女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淫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淫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淫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

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楞严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在《入法界品》里记载了善财童子追求佛道的过程,他曾参记了许多善知识,在他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就有许多是女人,可见得女人不只在慈悲心上十分殊胜,也可以有智慧心,是能够悲智双运的。

所有佛教经典都肯定了女人可以成就,虽然佛的弟子不时为此提出疑问,伟大的佛陀则一再地肯定了法身没有男女的透彻见解。

这正是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不但佛陀一再阐明佛法中没有男女区别,即使在修行的女子自己也都有坚强不动的信心。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

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著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 ,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 ,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清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

敬礼敬礼世间尊 于诸母中最为胜

三种世间咸供养 面貌容仪人乐观

种种妙德以严身 目如修广青莲叶

福智光明名称满 譬如无价末尼珠

我今赞叹最胜者 悉能成办所求心

真实功德妙吉祥 譬如莲花极清净

身色端严皆乐见 众相希有不思议

\

能放无垢智光明 于诸念中为最胜

犹如师子兽中上 常以八臂自庄严

各持弓箭刀槊斧 长杵铁轮并罥索

端正乐见如满月 言词无滞出和音

若有众生心愿求 善事随念令圆满

帝释诸天咸供养 皆共称赞可归依

众德能生不思议 一切时中起恭敬(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成语名称以莛撞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成语名称以虚为实,...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成语名称以蠡测海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成语...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