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天台山茅蓬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2 09:37:31
天台山茅蓬    一向无梦。   去天台山的前一个晚上,做了个梦,很奇怪的梦。醒来时,梦已支离破碎,只记得几许片断。   梦里,奔赴一个未知的地方,仿佛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们,为了避免武林即将而来的血雨腥风,一头扑进了盘结纠葛的江湖恩怨,义无返顾,风潇水寒。途中,狼烟四起,残垣断壁。死去的人全身发着霹雳似的光,僵尸般悬在空中,没有绳子。后来,就躺在了茅屋顶上。脚边一物,似石非石,似珠非珠,实实在在,触

天台山茅蓬

\

释来圣

\

   一向无梦。   去天台山的前一个晚上,做了个梦,很奇怪的梦。醒来时,梦已支离破碎,只记得几许片断。   梦里,奔赴一个未知的地方,仿佛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们,为了避免武林即将而来的血雨腥风,一头扑进了盘结纠葛的江湖恩怨,义无返顾,风潇水寒。途中,狼烟四起,残垣断壁。死去的人全身发着霹雳似的光,僵尸般悬在空中,没有绳子。后来,就躺在了茅屋顶上。脚边一物,似石非石,似珠非珠,实实在在,触手处,却浑无一物。再后来,在路边茶馆喝茶。店主是个老婆婆,十分苍老,已看不出实际年龄。店内,一小儿独自玩耍。本以为是老婆婆的孙子,一打听,却是老婆婆的儿子。   我是跟着净师去的。元旦后,净师就要到缅甸马哈西禅师的国际禅修中心去了,临走前,去天台山看看他的师父。   我随身带着大棉袍,这是净师反复交代过的,因为山上很冷,比山下要低十几度,就是在夏天,晚上也要盖被子,一个月不洗澡也没问题。   我把梦告诉净师。净师说,说不定你前世就是个天台山的出家人。   几年前的夏天,一帮同学到过天台山,我没去,听说闹了不少笑话。石梁飞瀑,山高水长,是《西游记》的外景地之一,一同学学着唐僧师徒跋山涉水,结果真的掉到水里去了。还有一位就更惨了,大袜子里竟然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一条山蚂蝗,早已吃得滚圆血亮,吓得那同学哇哇大叫。   山上,风很大,雾很大。   想起梦里的景象,便戏说,这不是好兆头,说不定这遭我会死在天台山,你看看,这尽是妖风阵阵,妖雾腾腾。净师说,死在这儿是你的福报,这么好的地方,别人想死还死不成呢。   还在大学读书时,曾去南岳衡山游玩。放眼处,苍松翠柏,蓊蓊郁郁,映山红点缀其间,星星点点,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当然知道映山红就是杜鹃,杜鹃就是映山红,但从此后,就只叫它映山红,不叫它杜鹃了,而今到了天台山,更觉得自己当初的分别大有道理。   一般的杜鹃,贴地而长,低矮,不成片,只在他物间点缀。天台山的杜鹃,高大如树,成片生长,称作杜鹃王,因只在天台山华顶一带才有,故又称华顶杜鹃。花开时,一定艳丽而不俗气,究竟会到何种程度,实在想象不出来,但若再叫映山红,显然已是不行了。   六点不到,天已经完全黑了,安静得不得了,仿佛深夜。   净师的师父今年七十八岁,一个人住茅棚,已经住了十年。   明天,上完早课,过完堂,我们就去茅棚。   拐过一道弯,茅棚就到了。   门从里面关着。净师在窗前叫了几声师父,听见一声应,不一会儿门便开了。老师父正在床上打坐,因为要开门,没有穿戴好,只穿毛裤,袜子也没有穿。   老师父说,我不认识你们。我说,这是净,我是清。清这名字是我胡诌的,没想到,净师还真有个师兄叫清,眼下在云居山,听说很发心。哦,老师父似乎认出了净师,好,好,我去穿衣。我对净师说,跟你师父讲,不用穿衣,就坐床上好了。   屋外,阳光灿烂,可冬日的早晨,依然很冷。   老师父的床用木板拼成,没有蚊帐。床前,放着一张方桌,陈旧,班驳,杂乱地放着些东西,到底有些什么,已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便是一台可以挂在墙上的钟,一动不动,不知道是坏了,还是老师父觉得用不上,别人送来后,从来就没动过它。床的另一头,是几只木箱,上面放着海青、袈裟,还有一些衣服。空中,吊着几只竹篮,不知道放些啥。地上,有两只撮箕,放着红薯。   以前,常住的寺院里种着萝卜,香客们觉得寺院的萝卜不同一般,往往要拔几个走。还听说,在陕西一带,要是谁家的媳妇不生小孩,就会有人跑到寺院里偷出家人的鞋子,不要多的,只偷一只,据说这样就能确保小孩生出来,想想大概陕西一带,“僧鞋”与“生孩”谐音吧,我不是陕西人,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对这些举动,平日里我虽不至于讥讽,但每每不以为然,但现在,看着老师父种的红薯,也心里痒痒了,我对净师说,呆会儿走的时候,我要带几个走,可临走,忘得一干二净,至今遗憾。晚上,回华顶吃饭,很巧,就有红薯,可我没吃,怕吃了会放屁,不威仪。   老师父是浙江人,十句话我有九句半不懂,干脆,让他们师徒说话,我正好四处转转。   老师父的茅棚是用石头砌成的,大致可分三间。当中那间,供着佛像,一尊释迦牟尼佛,一尊地藏菩萨,还有一尊,忘了是谁。佛像前有供桌,还有香炉,满是灰尘,很久没点香了。右手边那间,便是老师父睡的地方。左手边那间,后半部分是做饭的地方,前半部分也是睡的地方,跟老师父那边不一样,床前的桌子上堆着一摞书,《楞严经》、《法华经》之类的,被子卷成一团,其余的空间,堆放着木柴、种菜的工具等,满满当当。   茅棚坐北朝南,地势很好,三面环山,前低后高。周围全是菜地,冬日里,空空的。土壤很松软,肥沃。再周围,便是满山青翠。   平日里,也去别的地方走走,很多人潮人涌的地方,去了也就是去了,我没有感觉,而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我却感觉倍增。   比如普陀山,在潮音洞,感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在梵音洞,感叹老百姓的巧夺天工,而于佛教上的感应与共鸣,却完全没有,倒是千步沙,沙子洁白,细密,平整,和着海浪的声音,让我欢喜不已,心想,每天在这禅坐一会儿,倒也不错。百步沙其实更好,有大块的礁石,可做了浴场,承载太多,有些零乱,可惜了。   茅棚这地方,幽静,清朗。   我实在喜欢。   据说,茅棚是永明延寿禅师开悟的地方,当年,禅师入定太深,长坐不动,长出的头发竟成了鸟窝。   山下的寺院曾几次要接老师父下山去住,老师父不同意。老师父觉得在这儿打坐很好,妄想少,不想下山。

  为着谁做饭,正跟净师互相客气的时候,老师父已经开始做了。菜无他,两棵白菜而已。   厨房很小,净师在灶前烧火,老师父在灶后炒菜,我站在灶边上看着,便无法动弹。厨房没有明瓦,窗户小得可怜,很黑。屋里的东西也几乎全是黑的,黑色的灶台,黑色的碗柜,黑色的案板,只有锅盖是白的,铝皮做的。   锅还没烧干,放了油进去,紧接着放了白菜进去,几个翻转,便放了水煮着。这时,放了四根青辣椒进去,长长的,没切,连同白菜一起煮。   老师父原来每天吃三餐,现在改吃两餐,还计划着不久就只吃一餐。老师父对吃的不讲究,有吃就行,还说,住茅棚的人,如果心思用不到功夫上,便会用到其他两件事上,一是睡觉,一是吃饭。 老师父平时吃米饭,今天,应我们的要求,改吃面条。面条快煮好的时候,净师说,师父,把白菜倒在锅里一起煮吧。老师父照着做了。煮好后,老师父搭了七衣,没穿海青,盛了碗出去上供,天天如此。趁老师父去上供,我赶紧用锅铲把辣椒拨到面条里头煮着,那辣椒看起来跟下锅前一个样,我担心没熟。   面条除了油盐,没有其他任何调料,闻起来不香,吃起来却很可口。其实,调料也不是没有,厨房的案板上,摆着些瓶瓶罐罐,有腐乳,有生姜,还有橄榄菜,有的动过,有的没动过,全都一摸一手黑,也不知啥年月的东西,我没敢吃。   我们不在屋里吃,都盛了端出来,坐在门边,边晒太阳边吃。我吃了两大碗,饱是饱了,竟还意犹未足。   吃这东西,真的很奇怪。出家前,天天这肉那肉的,每次吃饭时还感叹没什么东西吃,而现在,天天青菜白菜,却也吃得心满意足。都说,吃素可以培养慈悲心,没吃过素的,自然无法理解,而我,若有人要把活鱼活鸡做了给我吃,肯定不会答应,戒律倒在其次,更多的,想着活生生的东西在血淋淋的杀戮之后在嘴里咀嚼,不忍的同时,也觉得怪异。   端着空碗往里走,老师父一把抢过碗,说,我来洗碗。我赶紧跑出去,对净师说,你师父抢着要洗碗,怎么办。净师还没吃完,一愣,一凝神,一摆头,说,让他洗吧,也让他培点福报。   吃完饭,晒了会儿太阳,老师父就打坐去了。

  老师父个头较高,脸上红红的,是病,不是病,我看不出来。   来之前,净师给他师兄打过电话,问了师父的身体情况,带了些风湿止痛膏。递过去时,老师父说,没有用,现在全身痛。   老师父腰有点偻,走起路来,却稳稳当当,做起事来更不含糊,麻利得很。   老师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家,对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熟得很,熟透了。寺院方丈任生产队长时,老师父任副队长。一次,在田埂上休息时,一不注意,眨眼的工夫竟坐去了四个多小时。   每次见面,老师父都会对净师说,不要做当家,不要做知客。老师父有个徒弟,出家不久就做了当家,还收了徒弟,老师父非常不满意。   净师说,我跟我师父有很多共同语言,谈得来,从缅甸回来后,我就来陪我师父。   好啊,我说,那我每年都来看你。说这话时,心里却在想,到时候,自己尚不知在何方,即使有心,怕也是身不由己,空有心而已。   净师此去,最少住一年,若情况好,就住三年。   诸多经典中,净师对《阿含经》情有独钟,奉为最高经典,还说中国八大宗派在判教中把自家所奉的经典判为最高是有问题的。我说,你这也是一种判教,干脆,你以后在中国建立一个阿含宗得了。   我又说,回来后,你要发大心,把这儿建成一个禅修中心,也搞搞夏令营来着。   净师说,我要么不干,要干,就是个革命派。净师说,有时,我也是很狂妄的,我发现,像我这样一心考虑佛教发展的,我还没碰到过。听到这话,我没有言语,心想,希望佛教发展,有一套自己想法的人,不是没有,但到了后来,想法仍旧是想法,现实依然是现实。总觉得,净师也好,我也好,在佛教界里,都还幼稚得很,很多想法,在现实中,都还要翻几个跟斗。   对参学,我一个稍微有点儿佛教信仰的同学曾戏说是游山玩水。无法否认,参学是游了山,玩了水,可若仅止于此,我是不同意的,虽说天下的寺院都差不多,但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不四处走走,是无法对中国佛教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的。这些年来,我也四处走走,总的来说,不太满意,但也不至于失望,心中还是存有希望的。   吃晚饭时,强师告诉我,说明天请我吃中饭,想想,该是为净师饯行。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1997年8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30日...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