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二十一】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29 09:34:29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二十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二十一】  这时,如来开示,要让阿难和众人得到能安忍不动心的大法。如来安坐狮子座上,为阿难摩顶,并告诉他:如来常说,一切尘世器物都是心的现示,一切事物的因果关联,一切世界间事物,都是由于心的作用而结成物体。阿难,各方世界中的一切,以至于小草细叶,推究它们的根本,都是有其本体本性的,即使是虚空,还是有其名相外貌。怎么说无垢无染妙明觉圆的心,以及性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二十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二十一】

\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

  这时,如来开示,要让阿难和众人得到能安忍不动心的大法。如来安坐狮子座上,为阿难摩顶,并告诉他:如来常说,一切尘世器物都是心的现示,一切事物的因果关联,一切世界间事物,都是由于心的作用而结成物体。阿难,各方世界中的一切,以至于小草细叶,推究它们的根本,都是有其本体本性的,即使是虚空,还是有其名相外貌。怎么说无垢无染妙明觉圆的心,以及性一切心,即具有一切万物的本性的心,没有自身本体?如果你持执在那分别认知的知识上并以为它就是心,那么,这个心就应当离弃所有与觉知相关的事物,如色、香、味、触等等尘世器物,这才会有心的整全的本性。就如你现在听我说法,是因为有声音才能分别识知,即使除去所有引起见闻觉知的东西,向内守望那一片寂静空无,这也是一些现示出来的尘世器物种种分别的幻影。我没有责怪你依持一个假的心,只要你仔细揣摩这个心,如果离弃了六尘境像,仍然有能分别的体性存在,那就是你的真心。如果这个能分别的体性,离开了六尘境界,就不存在,那么,它就不过是六尘境界的分别影像显现,这个心也就是尘世器物世界的种种分别的幻影罢了。六尘境象不会常存不变,如果它变易生灭,那么这个心也就随之而空无所有,你的常住不灭的真身也会与六尘境界事物一样变易灭绝了,这时谁来修证那不生不灭安忍不动的心呢?听到这里,阿难和大家都受到震动而不能自持。如来告诉阿难:世间一切修行参学的人,虽然能成就至高的禅定,但是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仅仅成就阿罗汉果位。这都是将生死妄念执著为真实不变的心性的结果,所以你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修证到佛的正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成语名称以规为瑱成语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成...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蛋碰石 以蛋碰石

以蛋碰石成语名称以蛋碰石成语拼音yǐ dàn pèng shí成...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