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 4 寂静涅槃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25 09:37:06
4.寂静涅槃  业的净化就能达到业的止息,就不会产生恶业或多余的业,涅槃是寂静,无为,清净,善。它是四究竟法之一(其它是二十八色法、五十二心所与八十九心),它是无为法。它是出世间,熄灭了世间三毒或三垢之火,渴爱的熄灭。人们总是被渴爱所纠缠着,还未达到出世间,还陷在生死的轮回苦海里,因此是不会明白涅槃的。涅槃是一个行者彻底的熄灭渴爱,解脱一切的系缚,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它是完全的出世间,是无
4.寂静涅槃  业的净化就能达到业的止息,就不会产生恶业或多余的业,涅槃是寂静,无为,清净,善。它是四究竟法之一(其它是二十八色法、五十二心所与八十九心),它是无为法。它是出世间,熄灭了世间三毒或三垢之火,渴爱的熄灭。人们总是被渴爱所纠缠着,还未达到出世间,还陷在生死的轮回苦海里,因此是不会明白涅槃的。涅槃是一个行者彻底的熄灭渴爱,解脱一切的系缚,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它是完全的出世间,是无为的不死界,寂静涅槃。  圣道的力量  圣道的力量来自那里呢?它来自圣者对三宝的信心,烦恼的断除,恶业的净化,以及培育以上的善根。五力是由五根的增长所生的力量,它维持修行,加强并成就道业而达到解脱。一个行者若有贪,或嗔,或痴,他的善根不会巩固,不会有足够的力量。在修道的进度上,将会障碍重重。佛说:「诸比丘,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龙藏.杂阿含]卷二十六,一零六页。)又说:「何等为信力?于如来所起信心,深入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同法,所不能坏,是名信力。何等为精进力,谓四正断。何等为念力?谓四念处如上说。何等为定力?谓四禅如上说。」([龙藏.杂阿含]卷二十六,一一三页。)佛说:「声闻(成就)五种学力,如来成就十种智力。」([杂阿含685经])因此我们都要具足这些力量。  佛说:「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南传法句经新译]) 佛又说:「犹如大海只有一味,即是咸味;他的圣弟子在他的法中也只有一味,即是解脱味。」这只有靠行圣道才能到达。在[增支部3.32]里佛说:「这,比丘们!这真实是寂静,这是最高的,这是诸行的止息,诸界生的舍弃,贪爱的渐次息灭,出离,灭尽。」  在[律藏]的[附随](12.2)

\

里佛说:「戒是为了防护,防护是为了免于后悔,免于后悔是为了喜悦,喜悦是为了轻安,轻安是为了心静,心静是为了心乐,心乐是为了心定,心定是为了正知见,正知见是为了厌离,厌离是为了不爱染,不爱染是为了解脱,解脱是为了解脱知见,解脱知见是为了完全无取无系缚。」「以何者为达业灭尽之道?此乃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者称为达业灭尽之道。」([相应部]第

\

五新旧品)要达到业灭尽之道,那即是苦的灭尽之道,这只有八支圣道。依修习止观,观照生灭的业,只是因缘连系的精神(心理,或名法)与物质(物理,或色法)的现象,佛说在这圣道上,并无造业者与受报者,只有业在运作而已。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