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印光大师:佛制有随顺地方风俗建立的例规(文白对照)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08 09:34:04
佛制有随顺地方风俗建立的例规译文 佛教弘传,犹如时近晚秋,差错谬误相当多。只要能生正信心,严持清静戒行,便是得到了修学的根本,其余的不过是枝末而已,全都可以宽缓从之。如果一味依照佛制,今天的人,既然不能详尽了解当时佛制,那么今天人的行持,如果一一都不可以依从,便成拒绝人入佛法的言论了。 如果一一都要依照佛制,今天的出家人,不过都是白衣道人而已,未必都能合乎佛法和律仪,何况在家二众呢?又佛制也有随顺

佛制有随顺地方风俗建立的例规

译文

佛教弘传,犹如时近晚秋,差错谬误相当多。只要能生正信心,严持清静戒行,便是得到了修学的根本,其余的不过是枝末而已,全都可以宽缓从之。如果一味依照佛制,今天的人,既然不能详尽了解当时佛制,那么今天人的行持,如果一一都不可以依从,便成拒绝人入佛法的言论了。 如果一一都要依照佛制,今天的出家人,不过都是白衣道人而已,未必都能合乎佛法和律仪,何况在家二众呢?又佛制也有随顺地方风俗建立的例规,比如今天的僧衣,也并非是佛国僧衣的样式。然而行持的时间长了,固然应当以此为准则。还有佛制出家人都要光头、赤脚。光头则夏天每个人都可以依从,冬天能做到的人就没有多少了,赤脚就更加难以有能做到的人了。因此不应当在固执枝末上辩论,应当从根本源头上诚心修持,便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果一一要都依照昔日佛祖旧制,那么今天的经书,都不应当受持读颂,必定要用贝叶梵文的经书才可以受持,这样才称做不违背佛法了,有这样的道理吗?

\

原文

\

法门秋晚,讹谬甚多。但能生正信心,持诸净戒,则根本已得。其余枝末,悉皆从宽。若一味依古,则今人既不深悉佛制,今时所行,一一皆不可依,便成拒人入佛法之言论矣。 若一一皆依佛制,今之僧人,皆属白衣道人,未必皆能合法合律,况在家二众乎。又佛制亦有随方俗所立之例,即如今日之僧衣,亦非佛国僧衣之制。然行之既久,固当为法。又佛制僧皆露顶,跣足。露顶夏则悉依,冬则能依者,便无有几。跣足,则更难见其人矣。是以不宜固执枝末以论,当从本源而修,则有利益。若一一要悉准佛昔日原制。则今日之经,皆不应受持。必取贝葉梵文者以受持,则方为不背佛法矣。——《文钞》之《复李觐丹居士书八》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