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常识网
标题

第八卷 成实论

来源:大悲咒常识网作者:诃梨跋摩 造时间:2019-06-26 05:45:39
第八卷 成实论三业品第一百问曰。经中说三业。善不善无记业。何等是善业。答曰。随以何业能与他好事是业名善。是善业从布施持戒慈等法生。非洗浴等。问曰。何名为好。答曰。令他得乐是名为好。亦名为善。亦名为福。问曰。若令他得乐名为福者。令他得苦应当有罪。如良医针灸令他生苦。是应得罪。答曰。良医针灸为与乐故不得

第八卷 成实论

三业品第一百

问曰。经中说三业。善不善无记业。何等是善业。答曰。随以何业能与他好事是业名善。是善业从布施持戒慈等法生。非洗浴等。问曰。何名为好。答曰。令他得乐是名为好。亦名为善。亦名为福。问曰。若令他得乐名为福者。令他得苦应当有罪。如良医针灸令他生苦。是应得罪。答曰。良医针灸为与乐故不得罪也。问曰。若为与乐便得福者。如淫他妻令其生乐。亦应得福。答曰。淫欲名决定不善。若人令他行不善法。是则为苦非为乐也。乐名今乐后乐。非现在少乐。以此因缘后得大苦。问曰。有人饮食因缘生他人乐。或饮食不消令人至死。是施食人应得罪得福。答曰。是人好心施食无恶心。故但得福德不得罪也。问曰。淫他妻者亦复如是。但为乐故亦应得罪得福。答曰。此事先答。谓淫欲是决定不善生大苦故。又布施饮食中有福德分。所以者何。得饮食者。不必尽死。众生皆贪染心故而受淫欲。全非福因。云何得福。问曰。有人以杀生故利益多人。如人破贼则国无患。若杀毒兽则利人民。是等可以杀生而得福乎。或有人。劫盗因缘供养父母。淫欲因缘生好儿息。妄语因缘或与寿命。以恶口等令他得利。是皆十恶所摄。云何以此而得福乎。答曰。是人得福得罪。为利他故得福。以损他故得罪。问曰。是医亦初与他苦。后令得乐。何故不得罪得福而但得福耶。答曰。是医以善心针炙无有恶意。若业为善恶故起则罪福并得。问曰。杀等皆是得福。所以者何。以杀因缘得所欲事。如为王杀贼得富贵。以福因缘得随所欲。云何杀生不名为福。又人能杀则得名闻。名闻是人之所乐。人之所乐是福德果。又以杀故得喜乐。喜乐亦是福德果报。又经书说若逆阵死得生天上。如偈说若人战阵死天女诤为夫。又说虽善富贵人为贼而迳前能杀则无罪。不杀则得罪。又世法经说。有四品人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罗。是四品人各自有法。婆罗门有六法。刹利四法。毗舍三法。首陀罗一法。六法者。一自作天祠。二作天祠师。三自读违驮。四亦教他人。五布施。六受施。四法者。一自作天祠不作师。二从他受违驮不教他。三布施不受施。四守护人民。三法者。作天祠不作师。自读违驮不教他。自布施不受施。一法者。谓供给上三品人。若刹利为守护人民故。夺他命有福无罪。又违驮经说。杀生得福。所谓以违驮语咒杀羊。羊死生天。违驮经是世间所信。又说若实应死者杀之则无罪。如五通仙能咒杀人。不可言神仙有罪。罪人云何能成此事。故知杀生得福。又或有心力能夺命得福。施命得罪。若人以善心杀生欲令得乐。云何有罪。如屠儿等畜养牛羊。虽施而罪。如盗等事中亦有福德。答曰。汝言杀生得所欲故名福德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由福德故得随所欲。是所欲事缘杀生得。所以然者。以先世造不净福故。如经中说劫夺杀害得财用施。令他悲泣及不净施如是等施名曰不净。要由恶缘而得受报。又此人先世有福。亦有杀生业缘。是故今身因杀受报。亦有众生应偿财命。故由杀害得随所欲。又非一切众生皆以杀生而得富贵。如世间言是人薄福多作无获。名闻喜乐亦如是。皆以福德因缘故得名闻身力及乐。但是福不净故由杀而得。问曰。师子虎狼等所得身力皆从罪生。夜叉罗刹等得身力乐亦从罪生。答曰。是事先答。亦由不净福故以罪缘得。汝言经书中说若逆阵死得生天上。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是经以此邪语诱导愚人令其有勇。何以知之。要由福生福由罪生罪。是中都无福因。何由得福。汝言四品众生各自有法。刹利为护人故杀无罪者。此如家法如屠儿等世世家法常应杀生亦不免罪。刹利亦尔。虽是王法亦故得罪。若刹利以王法故杀生无罪。则屠猎等亦应无罪。但刹利以怜愍心为民除患由此得福。若夺他命此则有罪。如人劫夺他财以养父母。是人则罪福并得。问曰。是人劫盗以养父母不应得罪。如世法经说。若乏食七日从首陀罗夺取无罪。若命欲断得从婆罗门取。是人虽以恶业活命不名为破戒人。以急难故。犹如虚空尘垢不污。是人亦尔罪所不染。答曰。即梵志法中说。若劫夺时财主来护。梵志尔时应当筹量。若使财主功德不如则应杀之。所以者何。我是胜人能以种种悔法除灭此罪。若功德与等自杀杀他其罪亦等。以此罪重难除灭故。若财主德胜应自舍身以此中罪不可除故。如是分别劫夺杀中亦应如是。有言以恶业活命。是中有恶业故云何名福。汝言若人迳前杀则无罪不杀得罪。是言已坏。所以者何。若前人德胜自应舍身。若无罪者何故尔耶。汝言违驮经说杀生得福。是语先答。谓杀无福汝言人实应死杀无罪者则杀怨贼亦应无罪。有一切众生皆是罪人。以起作业受阴身故。然则杀生无罪者是事不可。问曰。若众生先世自造杀缘。今杀何故得罪。劫盗等业亦皆如是。答曰。若尔则无罪福。所以者何。是人前世造杀缘故杀之无罪故。离此杀生亦无福德。如是若施他人亦应无福。以受者先世自行施业。今自得报而实不可。无罪福故。当知众生虽自造杀业。杀者亦皆得罪。以起贪恚痴诸烦恼故。此诸烦恼名邪颠倒。邪倒心生尚应得罪。况当故起身口业乎。故令生死无穷。若不尔者。则诸神仙起贪恚等诸烦恼时。不应便失神通。若此非罪复与何法相违。故名福德。当知众生虽复先世自造杀缘。杀者亦应有罪。汝虽言罪人无所能成。是事不然。栴陀罗等亦能以咒术杀人。仙人亦尔。以恶心故。随语能成。又此人福力故能成。以夺命故得罪。汝言或有心力从夺命生福施命得罪。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要由心力及福因缘故。能得福非但由心。若以善心淫于师妻杀婆罗门可得福耶。安息等边地人。以福德心淫母姊等复有福耶。故知从福因缘有福德生非但心也。劫盗等亦如是。故知杀等皆是不善。有此杀等非为利他故名不善。虽于现世少时得乐后受大苦。以损他故名不善相。又现见多有众生行杀等法。亦多在三涂及人道中受诸苦恼。当知苦恼是杀等果。果似因故。又三恶道中罪苦尤剧。故知以杀等因缘生于此中。问曰。天人中亦如是。诸天亦常与阿修罗战共相杀害。人中亦以坑陷纲毒。杀害众生。答曰。人天中有离杀等法。三恶道无。当知此中罪苦尤甚。又人杀等因缘则失寿等利乐。上古时人有无量寿命。光从身出。明如日月飞行自在。地皆自然生随意物自然粳米。皆以杀等罪故失如是事。后转更失至十岁人时。酥油石蜜稻粟麦等一切皆无。故知杀等是不善业。又若离杀等还得利乐。寿命增长如寿年八万诸欲随意。故知杀名不善。又今郁单曰土有自然粳米。衣从树生。皆由离杀等故。取要言之。众生所有一切乐具。皆从离杀等生。故知杀等是不善业也。又杀等法善人所舍。若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及余功德人。皆亦舍离故知不善。问曰。是杀生等善人亦听。违驮经中为天祠故听令杀羊。答曰。此非善人。善人者常求利他。修慈悲心怨亲同等。如是人者。岂当听杀生也。是人贪恚浊心故造此经。求生天上。咒他众生以福力故能成是事。又此杀等得解脱者之所不为。故知不善。问曰。得解脱者亦不作余事。谓过中食等是事亦可是不善耶。答曰。是罪因缘故善人亦舍。若法无过不应舍离过中食等能害梵行。是故亦舍。有法以体性不善故舍。如杀盗等。有法为不善因缘故亦舍。如饮酒过中食等故知杀生体性不善。又杀生者多人憎恶如师子虎狼及诸怨贼旃陀罗等。若以此法因缘人所憎恶。岂非不善。又若不杀者为多人所爱。如行慈悲诸贤圣人。故知杀为不善。问曰。有杀生者。以勇健故为人所爱。如人为王杀诸怨贼则为王所爱。答曰。以因缘故非深爱也。如说若人以恶业令主心欢喜。主若生厌心反还疑此人。若以恶事生疑云何名爱。又行不善者。尚不自爱况他人乎。故知杀生是不善法。又杀等法是打害系缚等诸苦恼因。故知不善。问曰。不杀等法亦有苦因。如王敕人令杀怨贼。若不杀者王必害之。答曰。若以不杀便被害者。诸不杀者皆当应死。是人自以违王教故。若知此人深心不杀。则不加害反应供养。故知杀等。是苦因缘。非不杀等。又行杀者死时生悔。故知不善。又行杀等故人所不信。于同类中尚不相信。何况善人。有行杀等者尚为同类所讥。况余人乎。有行杀等者。善人舍远如旃陀罗屠猎师等。有行杀等者不名乐人。如屠猎者终不以此业而得尊贵。又善人为功舍离杀等。若非不善。何故为功勤求舍离。又现见杀等有不爱果。当知来世亦得苦报。又若杀等非不善者。更有何法名不善耶。问曰。若杀等法是不善者。则无好身。所以者何。无有不杀生时。若来若去举足下足时。恒常伤杀细微众生。亦常以我相而取他物。亦随自想而为妄语。是故终无好身。答曰。故作则罪非不故也。如经中说实有众生于中生众生想。有欲杀心杀已得杀罪。盗等亦尔。问曰。如人食毒故与不故俱能杀人。有如蹈火知与不知俱能烧人。刺等亦尔。当知杀生故与不故俱应得罪。答曰。此喻不然毒以害身故死。罪福在心何得为喻。又火刺等若不觉不能生苦。是故此喻不然。若无识则不觉痛。有识则觉。如是若无故心。作业不成。有心则成此喻应尔。有故则有罪不故则无。诸业皆以心差别。故有上有下。若无故心。云何当有上下。如医与非医俱生人苦。以心力故罪福差别。又如儿捉母乳则不得罪。以无染心故。若染心捉则便有罪。当知罪福皆由心生。又若不故心而有罪者。得解脱人亦有不故而恼众生。是应得罪则无有解脱。以诸罪人无解脱故。又若不故而有罪福。则一业便应是善不善。如人为福业时。误杀众生此业则名亦罪亦福。是事不然。当知不故不应有罪有福。又若无心而有业者。云何分别此善此不善此无记耶。皆以心故有是差别。如有三人俱行绕塔。一为念佛功德。二为盗窃。三为清凉。虽身业是同而有善不善无记差别。当知在心。有业定报有不定报。有上中下有现报生报后报等。若不由心而得罪福。云何当有如是差别。又若离心有业则非众生数。亦应有罪福。如风颓山恼害众生风应有罪。若吹香花来堕塔寺便应得福。是则不可。故知离心无罪福也。有外道说。行断食法卧于灰土刺蕀等上。投渊赴火自坠高崖等。以苦因缘而有福德。智者难言。若尔则地狱众生常被烧炙。饿鬼饥渴飞蛾投火。鱼鳌处水。猪羊犬等常卧粪土。是等亦应得福。是人答言。要以故心受此苦恼则有福德。非不故也。地狱等不以福心受烧等苦。若不以故心故无福者。亦以无故心是故无罪。若以不故心而有福者。地狱等中亦应有福。有如是过。又若不故心而有罪福则无善人。所以者何。于四威仪中常杀众生。此事不可。当知不故则无罪福。又无得好生处常为罪故。而实有梵王等诸妙好身。故知不故无罪福业。又汝等法中食不净食则皆有罪。若深思惟一切饮食皆是不净食。不净食皆应得罪。如是触酒等则非婆罗门。若不见闻以净心食便无罪者。当知离心则无罪福。又于天祠中以福心故杀羊。令羊生天。以福心杀故则有福德。若不尔者。一切杀生皆得福得罪。又婆罗门言。或有劫盗无罪。如乏食七日得从首陀罗取。若命欲断得从婆罗门取之。亦为生好儿故淫欲无罪。若不以故心则不应有此等差别。故知若人不故与他人毒何由得罪。若故与他毒毒反消病。则应得福。如施人食是食不消。令人死者是应得罪。若不故而有罪福是法则乱。又世间人一切事中皆信于心。如即一言能生喜怒。椎打等亦如是。故知诸业皆由于心。又意业最胜后品当说。故知诸业在心又若智慧人虽处五欲而不得罪。皆是意力。所以者何。智者见色不起妄想故无著色之过。声等亦尔。若不起妄想而有罪者。一切见闻尽应有罪。然则意业无用。智者以智慧为首。虽受五欲不生贪着。五欲虽在以心厌故而能不染。是非意业力耶。是故无有不故而得罪福。问曰。汝说善不善相。谓损益他。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人自将养身而行福业。是人自食亦有福德。又塔寺非众生洒扫亦得福。又礼敬等于他无益。但损他功德不应有福。又非但发心故有福德。随以衣食利益他人。尔时得福。如是行慈悲者不应有福。又若塔寺等非众生数。若夺财物若加毁坏不应有罪。又不现前恶口骂他。不应有罪。以不闻故何所损减。又于他人但生恶心不起身口。复何所损。此皆不应得罪。又或自骂或自杀身。或自邪行亦或得罪。是故善不善相非但由损益他。答曰。汝言自将养身有福德者。是事不然。若自供养有福德者。则无有人应供养他而实求福德者。供养他人。又随自为己其福转薄。故知自为不应有福。又汝言自食为行福业。若自养身为饶益他。从是心边能生福德。不由自养而得福也。汝言塔寺非众生洒扫亦得福者。是人念佛功德。于众生中尊。是故洒扫。此事亦由众生故得福耳。问曰。已灭度佛不名众生。又经中说佛非有非无亦非有无亦非非有非非无。云何名众生耶。答曰。若以灭度不名众生。是人念佛未灭度时而为供养者。是故得福。如人祭祠父母念生存时。若不尔者不名供养父母。此事亦尔。汝言礼敬等于他无益。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以礼敬等种种利他。令他尊贵人所恭敬。是名利益。亦令他人随学恭敬亦得福德。又礼敬他时自破憍慢。以破不善分故多所利益。亦以显他功德礼敬等有如是利。又汝言礼敬等损他功德。是事不然。以好心礼敬非如外道为损他故而行礼敬。又如布施若他不消亦损他功德。然则布施亦不应有福故。礼敬等应深思惟有益则行。如经说。有一比丘于浴室中手摩他身。佛语诸比丘。此供养者是阿罗汉。受供养者是破戒人。汝等当学。无以师子供养狐等。汝言不但发心故得福者。心是一切功德之本。若人利他己利今利当利。皆以善心为本。若人损他己损今损当损。皆以不善心为本。又行慈者以慈心果报饶益一切。谓风雨随时。日月星宿不失常度。大海不溢大火不烧大风不坏。此皆慈果报力。如经中说若一切世间皆行慈心。则所欲自然。汝言劫夺塔寺不应罪者。是人以众生心而劫夺之。随是何塔为劫夺此。以是因缘故若能为损。若不能为损。皆为主故得罪。若汝心谓于佛不能生恼故无罪者。以恶口等加阿罗汉。不能生苦亦应无罪。汝言不现前骂应无罪者。是事不然。是人以恶心加彼。以恶心故彼虽不闻。若闻必当生苦。是以得罪。汝言若生恶心不起身口不应有罪者。是亦不然。是浊恶心为恼他故生。若他觉知必生苦恼。如贼来夺人物。虽不觉知亦为恼人故。汝言自杀自骂亦得罪者。是事不然。若自苦身而得罪者。则无有人得生好处。所以者何。人于四威仪中常苦其身。然则一切常应得罪如恼他人。是故无有得生好处。此事不然。当知不从自身有罪福也。为道因缘故。比尼中结此戒。若人恶心自杀以烦恼故得罪。无记业者。若业非善不善。于他众生无益无损。是名无记。问曰。何故名无记。答曰。此是业名字。若业非善非不善者。名曰无记。又善不善业皆能得报。此业不能生报故名无记。所以者何。善不善业坚强。是业力劣弱。譬如败种不能生牙。又报有二种。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无报。问曰。有此中取非爱非憎。是无记报有何咎。答曰。佛说报有二种。邪身行得不爱报。正身行得爱报不说有中。有福德果报得爱念如意。罪则与此相违。又苦乐是罪福报。不苦不乐亦是善行果报。故知无记无报。

邪行品第一百一

佛说三邪行。身邪行口邪行意邪行。身所造恶名身邪行。是邪行有二种。一十不善道所摄。如杀盗邪淫。二不摄。如鞭杖系缚自淫妻等及不善道前后恶业。问曰。是杀生等三不善业。但是身业性耶。答曰。杀罪名杀不善业。是罪身亦可造。随以自身杀害众生。口亦可造。随教敕人令杀众生。或以咒杀心亦可造。有人发心能令他死。盗淫罪亦如是。但自作得具足罪。又身不善业或以身为相。或口为相。或发心他则知。以此因缘亦得造杀等罪。但以多是身所作故。通名身业。口邪行亦如是。口所造恶业名口邪行。是中亦有二种。若人决定问时现前诳他。是不善道所摄。余名不摄。贪恚邪见等是意邪行。问曰。何故十不善道中说邪见。三不善根中说痴耶。答曰。邪见是痴之异名。是痴增长坚固名为邪见。痴更无别相。但以颠倒贪着故名为痴。问曰。经中说。诸邪行得不爱报。正行得爱报。是爱不爱相不决定。如即一色而有爱不爱。是故应辩其相。答曰。乐是爱相。如经中说福报名乐。苦是不爱相。如经中说汝等于罪应生怖畏以是苦因缘故。问曰。若乐是爱相者。猪犬等以食粪为乐。是福德果耶。答曰。是不净福果。如业经说。若非时施不净施轻心浊心非福田中。如是等施得此果报。问曰。若经中说正行得爱报。何故复说以正行因缘得生天上。答曰。有邪行者亦生天上。或谓生天是邪行报。故经中更说正行因缘生于是中。又邪行正行能得善恶道身。受身已于中受苦乐如邪行因缘恶道中受苦。正行因缘天人中受乐。

正行品第一百二

身所作善名身正行。口意亦尔。离杀生等三不善业名身正行。离口四过名口正行。离意三不善名意正行。是离三种律仪所摄。所谓戒定无漏律仪。又所有礼敬布施等。善身业皆名身正行。所谓实语软语等皆名口正行。不贪等意业皆名意正行。是名三正行。问曰。外道神仙无报得解脱戒。是人能得戒律仪不。答曰。是诸外道从心生律仪戒。或亦口受。又诸余人等亦能得戒律仪所摄正行。如寿十岁人受不杀法故生子寿二十岁。问曰。经中说正行净行寂灭行。有何差别。答曰。又论师言。凡夫善身口意业名为正行。学人已断结故。即此正行名为净行。无学人断结。从无结生语故名寂灭行。又无学人必竟不起不善业。故名寂灭行。如说身寂灭口寂灭意寂灭。有人言。此三种行义一而异名。但美其质直故称正。离诸烦恼故曰净。离诸不善故名寂灭。故虽三名其义不异。问曰。有论师言。但心是寂灭行。非思是义云何。答曰。是三种行皆但是心。所以者何。离心无思无身口业。问曰。经中说。见正行成就人则为见天。若见天数非一切正行者皆生天上。何故如是决定说耶。答曰。言天数故。是事已明。正行者虽不必生天若生尊贵处。则与天相似故言见天数。诸正行者皆应生天。或以余缘所坏是故不生。所谓邪正杂行邪行强故不得生天。如经中佛语阿难。我见有人行三正行而生恶道。是人先世邪行果熟。今虽正行未具足故。又临命终时起邪见心。故堕恶道。邪行生善处亦如是。故凡夫法不可信也。当知随强力业受生差别。

系业品第一百三

问曰。经说有三种业。欲界系业色界系业无色界系业。何者是耶。答曰。若业从地狱至他化自在天。于中受报名欲界系业。从梵世至阿迦尼吒天受报名色界系业。从虚空处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受报名无色界系业。问曰。无记业及不定报业。不在此三种中耶。答曰。是业及果报皆名欲界系。所以者何。此法是欲界业果报故。问曰。欲界法非一切尽是业报。是故不然。答曰。一切欲界法尽是欲界系业报。问曰。若尔则是外道邪论。谓一切所受苦乐皆是先业因缘。又失业果报。谓善不善业有报非报。又精进之功则无所用。若皆是业报复何劳功耶。及若诸烦恼及业皆是业报。则无得解脱。以业报不可尽故。答曰。汝言是外道邪论。是事不然。外道说苦乐好丑但是先业果报。然则不应复假现在因缘。而实见万物从现在缘生如种子等。故不得言一切皆从先业因缘。又从因从缘万物得生。如以种为因。地水空时等为缘。眼识以业为因眼色等为缘。是故不同外道邪论。汝言先业果报是事不然。现见从果。有异果相续生。如从谷生谷。如是从报生报有何咎耶。又如不能男人及鸟雀鸳鸯等欲毒蛇等嗔。当知皆是先业果报。问曰。若从报生报是则无穷。答曰。我说业报三种。善不善无记。从善不善生报。无记不生故非无穷。如从谷生谷于是中从种子生牙。不从[麥*弋]等生。如是从善不善报有异报生。不从无记报生。汝言不劳功者。虽从业生报要须加功然后得成。如从得谷业有谷生。然要须种等尔乃得成。汝言无得解脱。是事不然。得真智故诸业灭尽犹如种燋不能复生。故无解脱过。又诸所生法皆以业为本。若无业本。云何能生。又万法之生各有定分。如此法必从是人身生。不在余身。若无业本。云何如是决定差别。问曰。若法但从因生。如从豆生豆有何咎耶。答曰。是事亦以业为本。以得豆业因缘故从豆生豆。何以知之。上古时人行善行故粳米自生。故知业为本故从豆生豆。问曰。是众生数物则从先业生。答曰。不然。非众生数物亦以业为本。一切众生有共业报果。谓得住处以业因缘故。有地等以得明业因缘故有日月等。当知物生皆以业为本。问曰。若生法皆以业为本。有为无漏云何答曰。亦以业为本。所以者何。皆是先世有布施持戒等力之所由。是故亦从业等生。问曰。若无漏法亦从业生。是亦名系法。是则不可。以经中说有不系受故。答曰。无漏法以真智为因。以业为缘因力大故名为不系。问曰。何业受欲界报。何业受色界报无色界报。答曰。若在欲色无色界起十不善业。则于欲界受报。问曰。若在色无色界。亦能起不善业耶。答曰。彼中能起不善业。经说彼中有邪见。邪见非不善乎。问曰。彼中邪见是无记非不善也。答曰。非无记。何以知之。佛经中说。邪见是苦恼因。邪见人所起身口意业。有所造作皆为苦报。犹如苦瓠。所有四大尽为苦味。如欲界邪见不善。色界无色界亦以此相故名不善。以相同故。如婆伽梵志语诸梵言。汝等勿诣瞿昙沙门。我于此间能度脱汝。是心口不善在色界起。又余梵天于彼难佛。如是等。又人在色无色界。谓是泥洹。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即生邪见。谓无泥洹谤无上法故。云何非不善耶。以此等故当知彼中有不善业。问曰。若于彼中起不善业。是业为何处系。答曰。是不善业受欲界报故。系在欲界。善业有上中下。下者受欲界报中者色界报上者无色界报。又有人言。四禅所摄善业受色界报四无色定所摄受无色界报。余散心起业受欲界报。问曰。云何彼中起善业欲界受果报。答曰。如此间摄心起善业彼间受报。如是彼中散心起善业此间受报。又如色无色界起不善业欲界中受报。彼中善业亦如是。问曰。若在色无色界。不能起欲界系善业。答曰。是中无此因缘。若在欲界能起色无色善业。在色无色界不能起欲界善业耶。又汝等说在色界中能生欲界无记心。若能生无记心何故不能生善心耶。又经中佛语手天子。当念住心受粗相。粗相即是欲界系心。是人随以善心听法礼佛。皆是欲界系心。若不尔者不名粗相。又是中求念财福。如说世尊我于三事无厌足故。此间命终生无热天。谓见佛听法供养僧。求念财福是欲界系心。又此中有念佛等非财福故。当知有欲界系善。

三报业品第一百四

问曰。经中佛说三种业。现报生报后报业。何者是耶。答曰。若此身造业即此身受。是名现报。此世造业次来世受。是名生报。此世造业过次世受。是名后报。以过次世故名为后。问曰。中阴报业在何处受。答曰。二处受。次第中阴业在生报处受。以生有差别名中阴故余中阴业。在后报处受。问曰。是三种业为报定耶。世定耶。答曰。有人言报定。现报业必现受报。余二亦尔。虽有此言。是义不然。所以者何。若尔者。非但五逆名为定报。而六足阿毗昙说五逆是定报。又盐两经中亦说不定。有业应受地狱果报。是人修身戒心慧故能现受报。是故此三种业应当世定。现报业不必现受。若受则应现受非余处。余二亦如是。问曰。何等业能受现报。答曰。有人言。利疾业受现报。如于佛诸圣人及父母等起善恶业。是则现报。若业不利而重。是则生报。如五逆等亦利亦重则受后报。如转轮王业若菩萨业。又有人言。是三种业随愿得报。若业愿今世受。是即现受。如末利夫人以自食分施佛。愿现世为王夫人。余二业亦如是。又随业熟则先受。问曰。过去业云何名熟。答曰。具足重相是名为熟。问曰。颇有一念起业次念受报耶。答曰无也。渐次当受。如种渐次生牙。业法如是。问曰。若处胎中及睡眠狂乱等人能集业不。答曰。此等有思则能集业。但不具足。问曰。若离此地欲能起此地业不。答曰。有我心人皆集此业。若离我心则不复集。问曰。阿罗汉亦礼敬修福等。此业何故不集耶。答曰。以众生心故诸业则集。阿罗汉无我心故。诸业不集。又阿罗汉心无漏。无漏心者不集诸业。又经中说。断罪福业名阿罗汉。是人不集罪业福业及不动业。故业受毕新业不造。问曰。学人集诸业不。答曰。亦不集也。所以者何。经说。是人散坏诸业不积不集灭不然等。有论师言。是学人有我慢故诸业亦集。但以无我智力不必受报。问曰。是三种业于何界可造。答曰。三界中一切处可造。问曰。不定业有耶无耶。答曰有。若业或现报或生报或后报。是名不定。如是业多。问曰。若知此三种业得何利耶。答曰。若能分别是三种业则生正见。所以者何。现见有恶行者而受富乐善者受苦。于中或生邪见。谓善恶无报。若知此三业差别则得正见。如说偈。行恶见乐为恶未熟。至其恶熟自见受苦。行善见苦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见受乐。又分别大业经说。不断杀者得生天上。是人若先世有福若将命终时发强善心。能如是知则生正见。是故应知此三种业相。

三受报业品第一百五

问曰。经中佛说三种业。乐报苦报不苦不乐报业。何者是耶。答曰。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苦报。不动业得不苦不乐报。此业不必定受。若受则受乐报非苦等。余二亦尔。问曰。是诸业亦得色报。何故但说受耶。答曰。于诸报中受为最胜。受是实报色等为具。又于缘中说受。如说火苦火乐。或有因中说果。如人施食名施五利。亦如言食钱等。问曰。从欲界至三禅中。得受不苦不乐报耶。答曰得受。问曰。是何业报。答曰。是下善业报。上善业则受乐报。问曰。若尔何故第四禅及无色定中说耶。答曰。彼是自地。所以者何。彼中但有是报更无异受。以寂灭故。问曰。有人言。忧非业报。是事云何。答曰。何故无耶。问曰。忧但从想分别生。业报不应是想分别故。又若忧是业报业报则轻。故非报也。又此忧离欲时断。业报不尔。离欲时不断。是故忧非业报。答曰。汝言忧从想分别生故非报者。乐亦是业报是乐二种。一乐二喜。喜亦从想分别生不应名报。汝言业报则轻。是忧重过于苦。所以者何。忧是愚人。所有智者则无。是故难除。亦能深生热恼。又四百观中说。小人身苦君子心忧。又此忧要以智断。身苦乐亦能除。又忧能生三世中恼。所谓我先有苦今苦当苦。又忧是诸烦恼住处。如经中为烦恼处。故说十八意行。以五识中不生烦恼故。又经中说。以忧为二箭。以受苦重故。如人一处重被二箭。则受苦倍增。如是痴人为苦所逼。更增忧患以恼身心。故甚于苦也。又愚者常忧。所以者何。是人恩爱乖离怨憎合会。所求不得等故常忧。恼又此忧从二因生。一从喜生。二从忧生。若失所爱物是从喜生。如经中说。佛问波斯匿王。汝爱迦尸憍萨罗国耶。又说。诸天乐色贪色。是色若坏则生忧恼。是名从喜生。从忧生者从所憎事生。亦从嫉妒等生。未离欲者嫉妒等结常恼其心。如说天人多悭嫉结。又多众生忧恼他人。故得忧恼报。如说随种生果。故知忧是业报。汝言离欲时断故非报者。是事不然。须陀洹未离欲亦断地狱等报。可以地狱等报为非报耶。故不可以离欲时断便名非报。问曰。不苦不乐报业名不动。此业是善应受乐报。何故受不苦不乐报耶。答曰。是受不动故实乐。以寂灭故名不苦不乐。又经中说乐受中贪使。彼中贪于彼受中使故知是乐。

三障品第一百六

问曰。经中说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何者是耶。答曰。若诸业烦恼及报。能障解脱道故名曰障。问曰。何者能障。答曰。施戒修善回向三有。此能障道。又定受报业是亦为障。如经中说。若此人必定集受报业。则不入正位。是名业障。又若人烦恼厚利增上。常在心中。是烦恼障。又若人烦恼不可除遣。如不能男等欲亦名烦恼障。又若地狱等罪恶生处。及随所生处不能修道。皆名报障。问曰。有人不先明悉前人。不知其善则不布施。谓彼人若由我施得造诸恶。我则有分。如梵志等诸出家人。故出家人不应布施。以新业系障解脱故。答曰不然。他作罪福于我无分。所以者何。罪福因缘中有多过咎。何者如众生是杀因缘。若无众生何所杀耶。然则死者应当有罪。又如富者是盗因缘。美色是邪淫因缘。他人是妄语等因缘。伪称等是欺诳因缘。买者亦应有罪。又受者为施者因缘。亦应得福。若人造井池等用者皆应得福。然则不应自为福德。而实不然。是故因缘中不应有罪福。又受者福分应当消尽。则人不应从他受施。所以者何。以福德分贸饮食故。又施者应罪多而福少。所以者何。讵有几所婆罗门能为善者。多以三毒浊心深着五欲不勤修善。是故施者应罪多福少。又梵志等自称善人修行法者。是人不能正观诸法禅定摄心。若离禅定心难调伏。是故施者施未离欲人应得罪多。又人供养父母供给妻子亲属知识皆应得罪。则无有人得福分者。而实不然。是故罪福不在因缘中。又持戒等法亦利益他。是人不杀生故施一切命。则持戒者得大罪分。以不杀故前人得寿。所作众恶尽。应是持戒者分。故求福者便当杀生不应持戒。又人说法令他修福。修福因缘后得富贵。富贵则憍逸。憍逸则造诸恶。此诸恶说法者皆应有分。又施因缘令他人富。以富因缘所作诸罪亦应是施者分。然则梵志不应受施。亦不应与。而今梵志但受不与。故知此为邪道。又如诸王如法治民亦应有罪。又若子为罪而父母有分。则应不生子。又良医疗疾亦应得罪。以其得命为诸罪故。又天降时雨生长五谷。天应得罪。以多济育恶众生故。又施食者亦应得罪。受者或食不消乃令至死。亦未离欲人以着味故施者应罪。然则施者常应令受者自立誓言今食汝食要不为恶然后当与。若不如是则施者两失。问曰。经中亦言。若比丘食檀越食着檀越衣入无量定。以是因缘故此檀越得无量福。若以是因缘而得福者。云何不得罪耶。答曰。若是比丘食檀越食着檀越衣入无量定。檀越施福自得增长不得定福。如田良故所收必多薄则收少。如是福田良故施报则大。薄则福少。不以受者为福为罪而施者得分。是故不以罪福因缘而得罪福。彼虽为因缘而罪福。要由自起三业。问曰。未离欲人心不自在必贪著有。故出家人不应行施。答曰。若尔则出家人持戒等皆有福德。是亦应舍而实不可。是故布施亦不应舍。但勿回向三有当为泥洹。又但应远离烦恼诸不善业。所以者何。是诸业因时可防。果时无可如何。是故诸佛常于因时教化说法。不如阎王于果时方化诃责。问曰。是三业障中何障最重。答曰。有人言。报障最重。以不可化故。有人言。以随人故一切皆重。问曰。何者可转。答曰。皆可令灭。若可转者不名为障也。

四业品第一百七

问曰。经中佛说四种业。黑黑报业白白报业黑白黑白报业不黑不白无报业。为灭尽诸业故。何者是耶。答曰。黑黑报业者。随以何业生苦恼处。如阿鼻地狱及余苦恼无善报处。若畜生饿鬼少分。与此相违名第二业。随以何业生无苦恼处。如色无色界及欲界人天少分黑白杂名第三业。随以何业生苦恼不苦恼处。若地狱畜生饿鬼人天少分。第四业名无漏能尽三业。若业二世所呵今呵后呵。是人为罪堕在黑闇。无有名闻故名为黑。及二世苦毒今苦后苦。故名为黑。问曰。是业何者能生纯苦恼处。答曰。相次为恶心无有悔间无有善能消恶业。是名能生纯苦恼处。又以邪见心而造诸恶。又于重人为恶。所谓父母及余善人。又于众生为恶无所遗惜。如杀众生若尽夺财物。若闭牢狱而复断食。若重考掠令无余乐。如是等业生纯苦处。白白报业者。若人纯集诸善。无有不善。此二业势力最大余无能胜。若受黑业报时不容白报。受白业报时不容黑报。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集善不善。业力相障故不得并受。如负二人物强者先牵。第三业弱善不善杂故。并受报互相胜故。问曰。有人言。若不善业受恶道报是名初业。色界系善名第二业。欲界系天人中杂受报业。是名第三业。无碍道中十七学思是第四业。此义云何。答曰。佛自说此业等相。谓若人起罪身口意行。受苦恼身生苦恼处。所受诸受皆不随意。故知随令众生生纯苦处。是名初业。色无色。界则纯受乐。欲界天人亦有纯受乐者。如经说有乐人亦有六触入天所觉诸尘无不随意。是第二业。黑白杂行是第三业。一切无漏业皆是尽诸业以相违故。非但十七学思名第四业。问曰。无漏实白。何故名不白耶。答曰。此白相异不同第二业白。是白最胜无相待故。如说转轮圣王成就清净过人天眼。实是人眼胜余人故名曰过人。此业亦尔。胜余白业故说不白。又有人言。应说名非黑白报业。此则无过。又泥洹名非白。是故此业应名非白。又亦应说非黑非白。所以者何。泥洹名无法。此业为泥洹。故名不黑不白。又世间贵重有漏善业故名为白。以第四业能舍此业故名不白。又此业无黑相故亦无白相可得。又报白故业名白。是业无报故不名白。

五逆品第一百八

次身受报故名无间。若现受则轻苦恼报少。以其重故。次第疾堕阿鼻地狱。三逆由福田德重故名为逆。所谓破僧恶心出佛身血杀阿罗汉杀父母。以不识恩养故名为逆。此逆罪但人道中能起非余道中。以人有别知故。问曰。杀余圣人得逆罪不。答曰。杀圣人者多堕地狱。若杀阿罗汉必应当堕。若人打佛而血不出亦得重罪。以欲害世尊故。问曰。若人作一逆罪则堕地狱。若作二三亦于一身尽受报不。答曰。是罪多故又受重苦。于是中死还生是中。问曰。破僧罪中云何为重。答曰。若非法知非法。是法知是法。如是心作则名为重。若非法谓法。法谓非法。是不如先。又若人于佛所破僧自称大师天人中尊是亦为重。问曰。若凡夫可破非是圣人。何名重罪。答曰。障碍正法故名重罪。问曰。破僧法为几时。答曰。法不久住不经一宿。是中梵王等诸天。舍利弗等诸大弟子。即还和合。有人言。是五百比丘先世障他得道善根因缘。今得此报。又凡夫人心轻躁故易可破坏。若但得世间空无我心尚不可坏。况无漏耶。以恶欲在心故造破僧因缘。故求福者应舍恶欲。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8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28日...

1997年8月3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31日...

1997年8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2日出...

1997年8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25日...

1997年8月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6日出...

最新文章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

悬崖一线天疑裂。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清代纳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